美聯儲鷹派色彩越來越濃,強美元下人民幣匯率會“破7”嗎?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10月26日又經歷了過山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喊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在岸和離岸市場急速拉昇,收復6.95關口。

今年二季度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一路下探,美元的強勢升值是主要原因,而更深層次的因素之一則在於美聯儲的持續漸進加息。

美聯儲再度成為金融市場和政治舞臺的關注焦點。

而新一屆的美聯儲理事會與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也呈現出“鷹派”的氣象。目前到位的9位包括主席鮑威爾在內的FOMC成員中,只有佈雷納德為鴿派,多位成員也不顧總統特朗普的反對,多次重申支持漸進加息。

美聯儲負責貨幣政策的副主席理查德·克拉裡達到任後首度發表公開演講,他於當地時間10月25日表示,他認為聯邦基金利率進一步漸進調整是適宜的,歷史已經表明,保持低於中性會導致通脹過熱。他最近的文章也與美聯儲的核心觀點一致,即是時候藉著讓利率由寬鬆走向“中性”,使利率“正常化”了。

票委成員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本週也表示,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信貸緊縮或經濟將陷入衰退,沒有促使其調整對繼續逐步加息的預期,總統給美聯儲的壓力不會影響政策。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博斯蒂克亦表示,他支持進一步逐步加息,他認為繼續逐步取消寬鬆政策,直到達到中性政策利率是合適之舉。

中性利率是美聯儲內部爭論的主題。

美聯儲公佈9月FOMC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全體聯儲官員認為適合繼續漸進加息,而且大部分官員支持利率暫時超過他們預計的長期中性水平。截至9月,支持今年加息4次的美聯儲官員人數從6月時的8人增加至12人,共有16名官員提交了預期報告。因此,更長週期的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即中性利率)變為3.000%,較6月上調了12.5個基點。

隨著美聯儲9月底加息後首,央行選擇不跟隨加息的步伐,中美貨幣政策進一步走向分化。從2015年底美聯儲首次加息開啟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週期,到2018年6月和9月央行兩次未跟隨美聯儲加息,中美貨幣政策從協同逐步走向分化。

中信證券明明認為,從美歐日經濟對比的角度來看,美國與歐日的經濟表現分化,歐元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日本經濟增長放緩,再加上全球避險情緒影響,金融市場脆弱性上升,投資者大量買進美元作為避險資產,最終導致美元指數走強。從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組合的角度來看,美國現階段處於其經濟週期的高位,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符合預期,加之之前出臺的稅改刺激就業和消費,短期內均抬高美元指數。

美元已經衝破96關口,美國第三季度GDP年率將為增長3.3%,雖較第二季度的增長4.2%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創下2014年以來最強勁的兩季度連漲記錄。

距離年末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強美元下人民幣會再度探底嗎?

交銀國際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向澎湃新聞表示,美聯儲12月加息已經沒有懸念,由於中美利差逐漸擴大,今年內如果再疊加其他外部因素惡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可能跌破7的底線。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亞洲研究部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應對美聯儲加息,中國還有很多調整的空間,央行在不同的工具之間做取捨,短期內匯率穩定比較重要,美聯儲12月加息後,央行有可能選擇小幅度跟隨。“美國對中國匯率的變化是很敏感的,央行不希望在匯率問題上有太多可以讓美國做文章的機會,中美有可能在11月美國中期選舉後重啟談判,央行在此之前還是會利用各種措施會將匯率在7以下的水平;長期來看,談判後如果有進展,人民幣年底可能會反彈至6.85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