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中將中,有一人曾被賀龍、劉伯承視為“國家未來軍事全局指揮人才”,被原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譽為“能征善戰的虎將”,歷任團長、師長、軍分區司令員、旅長、副軍長、總參作戰部部長、副總參謀長等職,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就是身經百戰、威名赫赫的王尚榮中將。

21歲擔任紅軍師長,在戰鬥中子彈嵌入腹肌,他咬牙自行取出後繼續指揮戰鬥

1915年5月28日,王尚榮出生於湖北省石首縣調關鎮。6歲上私塾,再入讀國民小學,後因家境困難而不得不中途輟學。13歲那年,他遠離家鄉到外地當學徒謀生。1930年,革命風暴波及到王尚榮的家鄉,當地建立了蘇維埃紅色政權。受此鼓舞,15歲的王尚榮當即返回家鄉投身革命。由於他積極性高,不怕吃苦,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石首縣調絃區團委青工部部長。16歲那年,王尚榮正式參加紅軍,成為湘鄂西蘇區紅3軍9師25團1營的一名紅軍戰士,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其後,他相繼升任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和紅3軍8師22團團部文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1933年的蘇區大肅反期間,他被人誣陷為“改組派”,受到嚴刑逼供,差一點被槍斃。由於實在查不出他參與“改組派”的證據,有關方面將他開除黨籍並下放到擔架隊當苦力。紅3軍軍長賀龍和政治委員關嚮應見他身材魁梧、舉止幹練,認為是一個可以培養的人才,便把他調入司令部當參謀。1934年4月,王尚榮被提拔為偵察科科長,他行事機敏、善於應變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在紅2、紅6軍團發動湘西攻勢期間,他奉命對進攻路線上的國民黨軍進行現地偵察,併為上級定下決心出謀劃策。軍團首長根據他提供的情報,在龍家寨伏擊尾追之敵,大獲全勝。1935年1月,中共湘鄂川黔邊臨時省委召開會議,批判“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王尚榮的“改組派”冤案得到平反,並被恢復黨籍。不久,他被任命為龍桑獨立團參謀長,先後參加了創建黔東、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以及龍家寨、陳家河等戰鬥。11月,龍桑獨立團和龍山獨立團合編為紅2軍團5師15團,王尚榮任團參謀長,參與了開闢湘鄂川黔根據地的鬥爭,並參加了根據地歷次反“圍剿”作戰。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37年6月,王尚榮(後排右四)在抗大二期。

在長征途中,王尚榮表現出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在湘東南的瓦屋塘突圍作戰中,他身先士卒,率部向國民黨軍發起猛烈衝鋒。戰鬥中他腹部中彈,所幸彈頭只是嵌入腹肌,並未造成致命傷。他硬是咬牙自行取出彈頭,簡單包紮後繼續指揮戰鬥。1936年4月,剛升任第5師參謀長的王尚榮,在配合紅2、紅6軍團北上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作戰行動中,一舉擊潰圍追堵截的滇軍龔順壁部,為紅軍主力北上會師做出了貢獻。7月5日,中革軍委命令,原紅2軍團第5師編入第32軍,改番號為第96師,王尚榮出任師長。這一年,他剛滿21歲。

在長征途中穿越大草地期間,王尚榮率部擔負後衛任務。這項任務並不輕鬆,一方面要隨時準備阻擊尾追之敵以掩護主力轉移,另一方面還要收容掉隊的傷病員。尤其嚴峻的是,部隊十分缺糧,而沿途但凡能吃的野菜和野草都已被前面的部隊一掃而光。王尚榮號召官兵發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革命精神,帶領大家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紅96師原有1800餘人,走出草地後僅剩下400餘人。

長征結束後,王尚榮被選送到紅二方面軍隨營學校高級班學習,該班後來併入抗日軍政大學。王尚榮進取心強,學習努力,在校期間還擔任學員隊隊長,受到校領導的好評。

陳莊一戰斃傷日偽軍近1300人,因指揮藝術精湛,他被大夥兒尊稱為“王大帥”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性抗戰由此開始。抗大學員提前畢業歸建,王尚榮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團長。9月2日,王尚榮部在陝西富平縣舉行抗日誓師大會,次日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此時,日軍已侵佔大同,太原岌岌可危。王尚榮出席了賀龍主持的第120師軍政會議,研究對日軍作戰部署。爾後,他率部參加同蒲鐵路破襲戰,配合國民黨軍組織忻口戰役,並襲擊日軍輜重部隊和出擾分隊,殲敵100餘人,取得初戰勝利。

1938年2月,王尚榮指揮部隊在忻縣黃嶺村伏擊日軍軍用列車,殲敵50餘人。隨後,王尚榮部在陽曲與日軍遭遇,經過激戰擊潰了該股日軍,殲敵100餘人。王尚榮在戰鬥中負傷,子彈貫穿肺部,血流不止,但他仍頑強堅持指揮。在師部療傷2個多月後,他不等傷勢完全好轉,就返回了部隊。不久,他奉命率部開赴平綏路以北大青山一帶,創建了抗日遊擊根據地。王尚榮所在的第715團是大青山支隊主力,擔負主要作戰任務。鑑於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他堅持避實擊虛、與敵周旋、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游擊戰術,殲滅了大量日偽軍。在8月初與優勢日軍的遭遇戰中,王尚榮親率1個營掩護主力安全轉移。其後,他又率部穿越長城,跨過平綏鐵路,再揮師綏西,橫掃陰山,並粉碎了日軍的冬季“掃蕩”攻勢,先後經歷上百次戰鬥,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在與日軍作戰的同時,王尚榮還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方針政策,廣泛發動各界群眾,在大青山地區先後開闢了綏中、綏南和綏西等抗日遊擊根據地。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39年2月,120師715團排以上幹部於河間縣戴劉莊合影,王尚榮(前排右四)。

1939年1月,第120師主力在賀龍、關嚮應的率領下到達冀中,執行中央鞏固冀中、幫助第三縱隊和擴大自己力量的三項任務。3月,根據形勢需要,王尚榮所在的第715團與冀中軍區獨立第4支隊合編為獨立1旅,王尚榮任副旅長,但實際負責全旅軍事工作。在粉碎日偽軍對冀中根據地的第五次圍攻之後,王尚榮還組織指揮了數次殲滅戰,不僅對日軍給予沉重打擊,還對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勢力予以嚴厲懲罰。120師回師冀西后,陳莊殲滅戰是繼齊會戰鬥之後王尚榮參與指揮的一次有代表性的戰鬥。這年9月,日軍獨立混成第8旅團一部及偽軍共1500餘人,企圖進犯八路軍第120師和晉察冀邊區後方機關所在的陳莊地區。120師師長賀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決定,集中兵力在運動戰中消滅這股猖狂之敵。王尚榮指揮部隊依託有利地形對敵層層阻擊。這一戰鬥共斃傷日偽軍近1300人,繳獲一批重武器,取得陳莊大捷。這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來我軍取得的一次重要的山區殲滅戰勝利,八路軍總部給予表彰,國民黨總部也致電表示祝賀。王尚榮在這次戰鬥中指揮果斷有力,臨機處置得當,展示了指揮方面的傑出才華,官兵們欽佩地稱他為“王大帥”。他還十分顧全大局,每次打了勝仗,都要將繳獲戰利品的大部分送往延安總部。陳莊戰鬥結束後,王尚榮組織部隊利用戰鬥間隙進行休整和訓練。期間,他與抗大第二分校女生隊排長黃克相識並結為革命伴侶。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45年4月,王尚榮在延安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留影。

百團大戰結束後,晉西北軍區成立,第1旅機關兼任第四軍分區機關,王尚榮任副旅長兼任軍分區司令員,擔負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任務。這年冬天,王尚榮率部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主動出擊,頻頻襲擊敵後方和日偽軍據點,進行戰鬥百餘次,粉碎了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的“鐵壁合圍”和“三光”政策。皖南事變後,王尚榮奉命率部西渡黃河,擔負起保衛黨中央的重任。為了克服根據地的經濟困難,他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實施精兵簡政的同時大力開展生產自救。通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八路軍度過了抗日戰爭中最困難的時期。

抗戰勝利後,王尚榮投身解放戰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8月至1949年初,他率部與國民黨軍傅作義部作戰,與兄弟部隊一道殲滅國民黨軍整編11師大部和17師一部共5000餘人,受到中央軍委表彰。爾後,他奉命率部從華北轉戰西北,先後擔任晉綏野戰軍、西北野戰軍獨立1旅旅長,西北野戰軍1縱隊2師師長、第一野戰軍1軍副軍長兼青海軍區副司令員,組織指揮了蟠龍、瓦子街以及陝中、扶眉、隴青等戰役、戰鬥。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51年,王尚榮在南京軍事學院。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征塵未洗的王尚榮被選調到學院的高級速成系學習,同時兼任該系副主任。院長劉伯承組織學員編寫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戰例,王尚榮積極參與,除獨立完成“瓦子街殲滅戰”戰例外,還參與編寫其他戰例教材80餘部。在現地作業中,王尚榮充分運用所學理論並結合個人見解,與系主任楊勇一道組織指揮演練。學習期間,王尚榮還有幸參加了1951年國慶閱兵典禮。他手擎紅旗走在閱兵方陣前列,光榮地接受了毛澤東主席的檢閱。

從炮擊金門、拉薩平叛到入緬作戰,他組織指揮了新中國數次重大軍事行動

1952年初,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赴北京向中央彙報辦學情況,周恩來要他從畢業學員中推選人選到總參作戰部工作。“王尚榮!”劉伯承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個學員既年輕又有作戰經驗,在這期學習的各項科目中成績優良,是個學習尖子。他可以勝任!”見劉伯承回答如此乾脆,周恩來當即通知有關部門調王尚榮出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 

王尚榮上任後,軍委讓他以志願軍46軍副軍長的身份到朝鮮戰場上代職鍛鍊。期間,王尚榮指揮志願軍136師先後三次進攻位於開城東側、臨津江北岸的馬踏裡東山,有力配合了志願軍在金城地區的大規模反擊戰役。整個戰鬥中,136師以傷亡750餘人的代價,斃、傷、俘美陸戰1師1660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7輛。另一方面,王尚榮通過實戰摸清了美軍的戰術戰法,為其後來協調抗美援越作戰積累了有益經驗。

新中國成立後,周邊安全環境複雜險惡,戰爭和武裝衝突時有發生,王尚榮先後參與組織指揮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為維護祖國統一和保衛國家安全發揮了獨特作用。從炮擊金門到拉薩平叛,再到入緬清剿國民黨殘軍,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見證了王尚榮卓越的組織指揮能力。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57年5月,總參謀長粟裕和副總參謀長王尚榮(後中)在第七軍醫大學視察。

1955年1月,王尚榮協助指揮一江山島戰役。戰役打響後,他坐鎮總參作戰部協助總參謀長粟裕組織指揮。他不僅要協調戰役組織與指揮,及時將前線戰事進展報告軍委和總參領導,同時還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並將軍委和總參的指示及時傳達到前線指揮部。經過數日激戰,一江山島戰役勝利結束。不久,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等相繼被我攻克,浙江沿海國民黨軍全部逃亡臺灣。

1958年7月,王尚榮根據中央和軍委部署,組織指揮了針對盤踞在金門和馬祖地區蔣軍的懲罰性炮擊行動。他親自參與擬製火力配置、軍種協同、指揮機構設置及後勤保障等一系列行動方案。期間,他作為作戰部負責人,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和領會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精神和總體企圖,另一方面要把具體作戰命令準確無誤地下達前線,同時還要按照中央立場變化而隨機調整作戰部署,尤其是要與毛澤東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調整的思路保持高度一致。這是一場軍事戰,更是一場政治戰、藝術戰。王尚榮準確把握和貫徹了中央精神,通過此次軍事行動打擊了國民黨軍對大陸的竄犯和襲擾,保障了沿海地區和平安寧,同時挫敗美蔣“劃峽而治”的陰謀,也間接支援了中東地區其他國家的民族解放事業。

從1958年開始,我國西藏地區發生叛亂,造成我駐藏官兵和基層幹部群眾較大傷亡。195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指示:“為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解救西藏地區人民的痛苦,堅決平息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策劃的武裝叛亂”,命令西藏軍區採取堅決行動,果斷粉碎叛亂。王尚榮遵照中央和軍委指示,立即命令蘭州軍區和成都軍區進藏部隊,限期抵達拉薩和昌都執行平叛任務。到4月底,西藏境內主要地區的叛亂被基本剿滅。1960年3月,王尚榮在成都召開的邊防現場會議上,做了平叛經驗介紹。其後,有關軍區根據總參指示繼續清剿殘餘叛亂武裝。截至1961年底,西藏武裝叛亂徹底平息。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王尚榮(右一)視察青藏公路。

逃入緬甸的國民黨殘軍,原屬國民黨第93師278團和第227師709團,於1950年3月逃入緬甸金三角地區,一開始僅千餘人,但後來得到蔣介石集團的扶持,一度擴充至近2萬人。緬甸政府軍多次組織清剿,但均以失敗告終。由於緬甸政府的控訴,臺灣當局迫於國際壓力在1953年11月將大部分殘軍撤往臺灣。1955年,蔣介石為配合反攻大陸,再次派遣原國民黨第8軍副軍長柳元麟赴緬北地區重新武裝殘軍,人數達到9000人,並欲趁機襲擾我雲南邊境。除對緬甸政府構成威脅外,這些國民黨殘軍對我勘界人員的安全也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此,中國政府應緬甸政府請求,決定出兵協助緬軍作戰。王尚榮根據軍委和總參指示,數次召開緊急會議,並組織擬製中緬邊界勘界警衛作戰報告。他多次與軍委、總參領導交換意見,參與審議作戰方案,落實中央指示,並實時向昆明軍區傳達作戰部署,明確作戰紀律。1960年11月至1961年1月,經過兩階段作戰,盤踞在緬北十餘年的國民黨殘軍被肅清,老巢被摧毀,柳元麟逃回臺灣,蔣介石藉助殘餘勢力來襲擾我邊境的陰謀以失敗告終。

在對印自衛反擊戰期間,王尚榮認真研究敵情,並根據軍委、總參首長意圖和指示,及時向部隊下達行動部署和作戰方案。作戰結束後,王尚榮還在各參戰部隊總結的基礎上,遴選36個戰例,組織編寫對印自衛反擊戰戰例選編,為部隊訓練提供參考教材。

毛澤東幽默地說:“這個王尚榮確實不簡單,聽他分析戰略問題,我真是‘無上光榮’。”

劉伯承曾說:“總參謀部既不是戰術司令部,也不是戰役司令部,而是研究戰略問題的統帥部,它是管戰略的。”王尚榮對作戰部的使命和自己肩負的責任有著深刻理解,因而總能從戰略高度來思考問題,積極為軍委決策出謀劃策。傅全有上將這樣評價他:“在判斷國家面臨的威脅、調整軍事戰略方針、謀劃實施邊境反擊作戰、變更設防部署等重大問題以及戰役訓練、人民防空、特種兵發展、機關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深得黨、國家和軍委領導的嘉許和稱讚,成為中央和軍委首長戰略謀劃的得力助手。”

王尚榮的戰略視野和分析國際問題的能力,來源於他敏銳的政治嗅覺和研判國際形勢的理論水平,也與他受到毛澤東政治智慧的啟發不無關係。毛澤東曾指出:“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以炮擊金門為例,這是一場政治、軍事、外交相配合,政策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特殊鬥爭,王尚榮對此感悟深刻。金門炮戰充分體現了毛澤東駕馭複雜國際形勢的高超政治智慧,但在此次軍事行動初期,王尚榮對毛澤東的真實意圖並不十分清楚。在炮擊開始後的一天晚上,毛澤東突然打電話到作戰部詢問情況,王尚榮報告說,前線情況進展順利,一切按計劃進行。“我們要好好觀察一下美國人的態度!”毛澤東的回答多少令他一時摸不著頭腦。隨後,毛澤東的秘書在電話裡告訴他:“主席近日向我們講,向金門打炮不是為了解放金門,而是蔣介石希望我們打炮,這樣蔣介石就有了抵抗美國壓力的藉口。”不久,中國政府發佈由毛澤東親自執筆,以彭德懷為名義的《告臺灣同胞書》,開篇指出:“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王尚榮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毛澤東的雄才大略,他不停地自言自語:“和為上計。”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62年10月,王尚榮(右起)與李達、張愛萍在天安門城樓。

進入60年代後,針對蔣介石不斷髮出“反攻大陸”的叫囂,王尚榮一方面加緊組織各項軍事鬥爭準備,另一方面根據當時國內外形勢,對臺灣當局的戰略意圖進行分析研判。他認為,蔣介石集團利用我內外困難之際在東南沿海進行軍事冒險,意在拖美國下水,為其反攻大陸撐腰打氣。為此,他及時向中央和軍委提出加強東南沿海戰備的建議。由於我們軍事上作了充分準備,並在政治上進行公開揭露,蔣介石竄犯大陸的陰謀沒有得逞。與此同時,鑑於我國面臨的複雜安全形勢,王尚榮還積極貫徹軍委關於防備敵人搞突然襲擊的指示,在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軍委提出建議和應對措施。毛主席十分重視,在報告上批示:“此件很好,要精心研究,逐步實施。”國務院隨即成立專門機構,研究戰備建設與防突襲等措施。

“文革”期間,王尚榮遭到林彪一夥的迫害,深陷囹圄達8年之久。經周恩來直接過問和毛澤東親筆批示,1974年7月,他終於獲得自由並出席了當年的“八一”建軍節招待會。王尚榮復出後出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並擔任中央軍委委員。當時,中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十分惡劣,美國對中國敵視依舊,中蘇關係趨向嚴峻,中央為此要求總參加強對國際形勢的研究和分析。1975年2月,總參根據葉劍英的指示,成立國際形勢研究小組,王尚榮擔任組長。小組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軍委領導指示,不定期研究國際形勢,並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呈報軍委領導進行參考。在王尚榮主持下,研究小組先後對美蘇軍事戰略,中東、巴爾幹、東歐和南亞局勢等領域做了系統研究,並向軍委提出對策建議。在美國國防部部長施萊辛格向國會提交《國防報告》後,王尚榮隨即組織力量進行專門研究。通過分析他認為,基辛格側重在中蘇之間玩弄權術,在“五大力量中心”之間搞平衡,而施萊辛格比較現實,主張增強美國自身力量,聯合盟國,利用中蘇分歧,彙集三種力量來對抗蘇聯。毛澤東對此大加讚許,他幽默地說:“這個王尚榮確實不簡單,聽他分析戰略問題,我真是‘無上光榮’。”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64年3月,王尚榮在廈門觀察金門島嶼。

20世紀70年代中期,王尚榮著眼世界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前瞻性地提出“未來戰爭將以電子戰開始”的重要觀點。按照毛澤東和軍委指示,他著手組建電子對抗機構和電子戰部隊,為我軍緊跟技術變革步伐,提高打贏現代戰爭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礎。王尚榮還十分重視人民防空建設。1978年,他遵照中央和軍委指示主持籌備第三次全國人防會議,提出了人防建設要“平戰結合”的重要思想,並確定了“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平戰結合、質量第一”的人防建設方針。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王尚榮參與了整個作戰計劃的擬製,而我軍在作戰期間運用大縱深穿插迂迴、在運動中殲敵的戰術思想,相當程度上體現了王尚榮的指揮藝術。為指揮好整個作戰行動,他提前進駐指揮中心,一呆就是20多天。他每天跟蹤戰況,分析情況,研究對策,直到作戰行動結束。1979年3月16日,王尚榮代表總參在中越邊境作戰情況報告會上作了報告。

榮獲四枚一級勳章的開國中將,共和國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的組織者

◆1979年10月,王尚榮(右一)陪同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外賓。

由於“文革”期間的迫害,加之積勞成疾,王尚榮時常遭受病痛的折磨,但他始終以頑強毅力帶病堅持工作。198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為讓他安心養病,中央和軍委於1985年3月免去他的副總參謀長職務。然而,他仍然“退而不休”,始終關心著軍隊的發展建設。

2000年4月1日,王尚榮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8月14日,原總參謀長傅全有在《解放軍報》撰文《能戰善謀留英名品德高尚昭後人》,中肯地評價了王尚榮的一生:“建國前,主要是在作戰部隊帶兵打仗,為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出生入死,始終戰鬥,在槍林彈雨第一線,是一名能征善戰的虎將;建國後,主要是在軍事領率機關工作,為軍隊的發展和國家的安全,嘔心瀝血,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好參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