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1979年12月28日凌晨,當喀布爾達魯阿曼宮內的槍聲和爆炸聲漸漸稀疏下來時,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里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軍隊正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

世人皆知,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最鮮明的體現,自然是在雙方使用的武器裝備上。

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英國在阿富汗留下很多影響,老式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就是其中之一。這種19世紀設計成型的非自動老式步槍是阿富汗游擊隊的主要單兵裝備,阿富汗人用這種老掉牙的古董貨與蘇軍的全自動AK系列突擊步槍抗衡。由於不是自動武器,一旦遭遇近戰,阿富汗游擊隊往往要付出慘重傷亡。不過老式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有一個好處—射程較遠。而且,這種步槍使用口徑為7.75 毫米的子彈,即英制.303英寸步槍彈。這種槍彈的殺傷力不小,英國人在彈頭的彈尖部分填充了輕質的鋁,致使彈頭的重心後移,擊中人體後極易形成翻滾,加大了創傷面積。山地游擊戰中,阿富汗游擊隊中的老兵常常使用這種步槍對400—500米距離上的蘇聯士兵進行狙擊。而蘇聯士兵手中全自動的AK系列步槍有效射程只有300米,打不到阿富汗游擊隊,所以蘇軍一度在阿富汗人的狙擊作戰中吃虧。

不過蘇軍很快吸取了教訓。駐阿富汗蘇軍為每個步兵班都配備了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而且每個步兵班都裝備PK/PKM通用機槍,以壓制阿富汗游擊隊的中距離火力。蘇軍同樣在子彈的殺傷力上動了腦筋,將AK系列自動步槍改為使用5.45毫米口徑子彈。這種小口徑槍彈比原來的7.62毫米中口徑槍彈更容易翻滾,殺傷力更大。小口徑步槍彈在射入人體時的創口面積和中口徑的差不多,但是在鑽透人體後產生的創口面積要比中口徑步槍彈大2倍。蘇聯人的小口徑步槍彈還有一種特殊的設計—彈頭的尖部只有被甲,裡面是一個空腔。這個空腔在彈頭射入人體後會立即破裂,隨即彈體的鉛心就翻出來雙重殺傷,效果類似達姆彈。但這種子彈並不是達姆彈,不受海牙國際公約中“嚴禁使用達姆彈”條款的限制。就這樣,蘇聯人鑽了海牙國際公約的空子。阿富汗人對這種子彈十分痛恨,稱其為“毒彈頭”。

在戰鬥中,阿富汗游擊隊可以繳獲一些蘇軍的AK-74步槍,但游擊隊往往捨不得使用。況且游擊隊員大多是文盲,結構複雜的武器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負擔,倒是李·恩菲爾德步槍更能適應阿富汗山區的惡劣環境。所以,阿富汗游擊隊常常將繳獲的AK-74步槍賣到巴基斯坦的邊境小鎮達拉,在那裡一支AK-74可以賣到3000美元的高價。事實上,這些槍通常是由西方國家的情報機構來收購。賺到錢後,阿富汗游擊隊再低價換回大量李·恩菲爾德步槍。達拉是巴基斯坦北方卑路支省的一個小鎮,被稱為“槍城”,因為那裡至今仍然處於無政府狀態,世代以土造槍支為業,所有居民人手一槍。這裡有很多手工作坊,能生產一些老式步槍,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德國的毛瑟駁殼手槍、蘇聯的AK-47突擊步槍等。由於缺乏優質鋼材,當地人使用手頭一切材料做槍,曾經有支李·恩菲爾德步槍的槍管是利用廢汽車方向盤裡的圓形鋼管手工拉直並刻出膛線後做成的。即便是這樣的步槍,也被阿富汗游擊隊用來與蘇軍作戰。


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阿富汗游擊隊


步槍是阿富汗游擊隊和蘇軍都有的,還有太多東西,阿富汗游擊隊聞所未聞,比如精巧的地雷。蘇軍常常同時用火炮和飛機在游擊隊控制的村莊、道路上布撒大量地雷,其中有大量的詭計地雷,偽裝成手錶、玩具、鋼筆、收音機等,阿富汗的兒童深受其害。這些五顏六色的小裝置,因其小巧,很容易被孩子們當作誰不小心失落的玩具;地雷帶來的痛苦,往往會伴隨孩子一生。有名來阿富汗採訪的西方記者曾經看到,一個只剩下左手的阿富汗人彎腰拾起地上的地雷扔到遠處,他要把道路清理出來好讓游擊隊通過。

蘇軍除採取武裝直升機、空降突擊部隊、步兵戰鬥車和自行高炮掩護車隊外,還直接在運輸卡車上安裝了雙聯裝23毫米高射炮。這些高射炮都是退役的老式武器,平時儲備在倉庫裡,用來在爆發大戰時裝備蘇軍預備役部隊。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爆發,老式高射炮卻在阿富汗派上了用場。這些高射炮的仰角大,對山地目標斜射時最大射程為2500米,正好可以用來壓制高山上阿富汗游擊隊的大口徑機槍。

由於高炮卡車和其他運輸卡車底盤相同,所以在機動性、燃料、維修保養等方面非常方便,而且必要時也可以用來裝載物資。或許只有這樣老舊的高炮卡車在阿富汗的山地才發揮了作用。蘇軍的其他先進裝甲車輛,在阿富汗的複雜地形下都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問題。

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阿富汗游擊隊隊員在操縱高射機槍

在入侵阿富汗的第一階段作戰中,蘇軍以坦克作為攻擊的主力,“鐵流”般的坦克集群令世人震驚。但阿富汗是一個地形複雜的山國,在那裡其他車輛比坦克更有效。在阿富汗,蘇軍主要使用T-55、T-62型坦克。由於中亞不是蘇聯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向,所以蘇軍用在這裡的坦克相對陳舊。在山地,由於蘇軍坦克炮俯仰角太小,不能有效射擊。而且坦克在山地磨損大,故障率高,油耗大,反而成了蘇軍的負擔。所以,後來蘇軍逐步把大部分坦克部隊撤回國內,留下的坦克主要用於火力支援。

BTR系列輪式裝甲輸送車是蘇軍裝甲車輛的另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但BTR 只配置有14.5毫米大口徑機槍,裝甲只能抵擋槍彈,火力和防護都很薄弱,發動機在山地還有過熱問題。BMD系列步兵戰車火力較強,但設計思路過於追求機動速度,車體較輕,防護薄弱,而且穿越山間激流時危險性極高。BTR系列輪式裝甲輸送車和BMD系列步兵戰車的戰鬥艙都在車體前部,乘員直接面對阿富汗游擊隊的火力,下車戰鬥非常危險。

稍好一些的是蘇軍BMP系列步兵戰車。BMP的火力強,正面裝甲防護可抗23毫米穿甲彈,足以對抗阿富汗游擊隊常用的大口徑機槍,而且BMP還特別加強了炮塔前部和車體側面的裝甲。BMP的乘員艙在車後,步兵下車安全。BMP系列步兵戰鬥車的缺點是車內空間狹小,蘇軍士兵大部分時間寧可坐在車頂上行軍。而這種時刻,他們就是阿富汗游擊隊的活靶。

阿富汗游擊隊喜歡選擇在山間彎道上,利用BMP步兵戰車的觀察範圍有限,用RPG火箭筒、無後坐力炮或反坦克手雷痛擊蘇軍。於是,在很多山間彎道上,蘇軍步兵反倒要下車為步兵戰鬥車探路,因為每一個轉彎都可能隱藏著極大的危險。但是,這些步兵緊接著又成了游擊隊的目標。阿富汗山區,公路常需要跨越河流和山溪,或沿著河流或山溪行進。對於山間的溪流,BMP步兵戰車也不敢輕易涉入,因為游擊隊往往用地雷封鎖水道。

蘇軍的武器裝備中,對阿富汗游擊隊威脅最大的,毋庸置疑是武裝直升機。蘇軍在阿富汗廣泛使用米-24雌鹿系列武裝直升機,這是蘇軍手裡最有效的反游擊戰武器。米-24在阿富汗戰爭中執行了75%的近空支援任務和33%的有計劃打擊任務,所以米-24武裝直升機飛行員的口號是“發動機不停,機槍火力不斷”。


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在阿富汗作戰的米-24直升機


阿富汗的天空是屬於蘇聯人的,從天而降的火力襲擊基本無從抗拒,只能躲避。阿富汗游擊隊為了躲避蘇軍的武裝直升機,經常在堅固的大型岩石後面搭建掩體和火力陣地,有時還會利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舊堡壘。這些堡壘遍佈阿富汗全國,通常佈於懸崖絕壁上、村莊附近以及道路的三岔口。它們通常由巨石或者厚達3米的土牆掩護,米-24武裝直升機的火箭彈拿它沒辦法。但蘇聯人有其他辦法—用米-24直接投擲炸彈,甚至大型的高爆炸彈。

阿富汗游擊隊極度缺乏防空手段,只能用輕武器和大口徑的機槍來應付米-24武裝直升機,效果十分差。如前面的章節所言,阿富汗人唯一的機會就是把米-24引誘到山谷中,在山頭架上重機槍或者RPG反坦克火箭筒來射擊米-24身上比較薄弱的尾槳或者玻璃做成的駕駛艙蓋,戰果實在不大。

當時曾有西方觀察家預言—假如阿富汗游擊隊能搞到大量防空武器, 這場戰爭的面貌就會徹底改變,蘇聯人就會被迫修改他們的總戰略,他們的處境就會變得十分微妙。

實力與裝備相差如此懸殊,阿富汗游擊隊的鬥爭前景看起來好像是絕望的。不過,這個世界並沒有忘記阿富汗。蘇軍入侵阿富汗後不久,鄰國巴基斯坦第一個向阿富汗境內的反蘇游擊隊提供支援。

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全世界範圍內除了譴責外,一些伊斯蘭國家紛紛解囊,為阿富汗的抵抗組織提供資金和武器。國際上的援助最終集中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即伊斯蘭教遜尼派各政黨領導人的聚集地。援助者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亞等國家。但最重要的援助者,當然是蘇聯的冷戰對手——美國。

本文節選自《帝國的墳場:阿富汗戰爭全史》


以實力而論,阿富汗游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