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載芳華:改革開放中的浙江商人

40载芳华:改革开放中的浙江商人

浙江民營企業。 張煜歡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30日電(柴燕菲 趙曄嬌 郭其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100名“改革先鋒”受到表彰。馬雲、李書福、南存輝、魯冠球、步鑫生等浙江企業家上榜。

這是有力的肯定。在改革開放這場無法預知答案的大考中,“敢為人先”的浙商群體書寫了中國經濟改革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強烈的信號,在新起點,“走在前列”的浙商仍將在改革與開放中引領潮流。

40年來,日益崛起的浙商被譽為“中國第一商幫”,浙商同改革開放一起,經歷了一個“沒有英雄的英雄時代”。

“不安分”的溫州人“絕地反擊”

浙江歷來資源短缺,交通不便。地處浙南的溫州更是如此,不通鐵路,沒有機場,人均耕地僅0.3畝……受困於條件限制,溫州農民一度填不飽肚子。

窮則思變。改革伊始,“不安分”的溫州人便義無反顧衝在最前。“改革往往需要付出難以預料的代價,但溫州人已經窮得沒有什麼值得猶豫了。”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鬍宏偉評價。

於是,溫州人開始向市場“要飯吃”,越來越多家庭開始從事簡單生產,大街小巷開滿店鋪,當裁縫、做皮鞋、賣服裝……“前店後坊”的家庭工業在溫州一片生機。

個體工商業如火如荼、漸成氣候,溫州人開始謀求更大的“家業”——辦工廠。至1986年底,溫州有120萬人從傳統農業轉入工商業,家庭工業達到14.65萬戶,形成了470多個初具規模的專業市場,10萬農民購銷員遍佈全國。這些早期的創業者們逐漸形成了一個成規模、成體系的群體——“溫商”。

在市場經濟萌芽階段,溫州政府率先放開“馬路市場”,發出了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允許民間借貸……

溫州人不從教條出發,而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正是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溫商逐漸形成了日後為人稱道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講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

40载芳华:改革开放中的浙江商人

改革開放初烏篷船上的華日電冰箱。 華日 攝

浙商第一浪“風生水起”

改革開放孕育出市場經濟的先鋒軍——溫商。而在同樣資源匱乏而又敢為人先的浙江,這樣的發展模式由南向北迅速擴展,伴隨著浙江民營經濟第一浪風生水起,“浙商”群體逐步萌芽、迅速成長。

改革初期,當浙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迅速闖入經濟舞臺時,首先面臨的是“姓資姓社”的爭議和質疑。1982年,轟動全國的“八大王事件”就曾一度壓得個私經濟抬不起頭。

1984年,民營經濟迎來第一股“暖潮”。這一年浙江及溫州黨委政府頂住重重壓力為“八大王”翻案,塑為改革典型。中央層面也看到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局面,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堅持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的重大決定,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這一年,南存輝與胡成中共同創辦求精開關廠,日後衍生出了正泰集團與德力西集團。這一年,“汽車瘋子”李書福開辦了自己的電冰箱廠。這一年,陳勵君“七上北京”拿到企業“準生證”,創辦華日電冰箱廠。隨後的1986年徐冠巨父子創辦傳化集團,1989年宗慶後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

浙江民營企業的集中出現,孕育了浙商群體的初步形成。浙商以“改革先鋒者”的姿態奠定了浙江改革開放的成功基調,也以“敢為天下先”的“犧牲”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探路。

“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正是彼時浙商的普遍寫照。艱苦的條件賦予他們堅韌向上的力量,不僅讓相似的經濟模式由點到面快速擴張,被浙商視作“傳家寶”的“四千精神”也開始融入越來越多浙江人的血脈。

1992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又一里程碑。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民營經濟的高壓得到緩解,“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成為第一基調。

90年代中期,浙商群體“全面開花”,從浙江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成長為生力軍。有學者評價,“浙江經濟成長路徑大抵暗含了中國革命星火燎原的經脈——以農民為主體,從農村出發,又從落後地區向城市進發。”浙商亦如是。

40载芳华:改革开放中的浙江商人

浙江富春江沿岸風景。 郭其鈺 攝

“全球化”再啟浙商新篇

從前店後坊求生存,到全球佈局謀發展,不過40年。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正式將“走出去”確立為國家戰略,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跟隨國家視野,“走在前列”的浙商同樣把目光看向了全世界。

改革總有先行者。新世紀之初,汪力成的華立集團率先進入美國,後華立開闢海外工業園模式,讓企業從“抱團取暖”升級為“抱團競爭”,“工業唐人街”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捷徑”。

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完成對沃爾沃轎車的全部股權收購,也完成了迄今為止中國汽車行業最大的一次海外併購。當年李書福為了拿到生產許可證而說出“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如今來看,正是這種不怕失敗的勇氣,浙商再一次實現了向“世界浙商”的跨越。

資本的足跡實為人的足跡。40年不斷探索,浙商的身影和腳印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浙商全球化也奠定了中國現代商幫領軍者的地位。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曾稱浙商為“無愧為名揚天下的商幫”。

“浙商興,則浙江興;浙商強,則浙江強。”浙江省工商聯主席、浙商總會副會長王建沂認為,當前浙商“走出去”正在探索一種抱團發展、集聚發展的模式,其中境外合作園區的建設和信息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在浙商“走出去”的路徑中正逐步形成共識。

僑商是浙商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0年前,當外國企業對中國充滿疑慮、徘徊觀望之時,海外華僑率先回國投資,拉開了浙江對外開放的序幕。40年來,僑商已成為助力浙商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僑商會會長、浙商總會副會長廖春榮表示,新時代僑商要激發改革開放再出發、發展壯大再創業的力量。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關鍵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充分發揮僑商精英薈萃、海外聯繫廣泛的獨特優勢,助力高端人才、技術、資金集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改革弄潮兒到開放排頭兵,40年前先行者,40年後再出發。如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發佈的《浙商宣言》中所言:“新時代,吾輩當堅守創業之心、永葆創新之志……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唯此,方無愧名揚天下商幫之稱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