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7500万美金押宝职场社交关系

都说脉脉能够拿到7500万美金主要是因为职场社交关系所产生的流量链,但是这个用户的价值真的有微信和陌陌的高净值吗?确实很难判断,目前在我们的认知里,脉脉主要是通过爆炸性新闻,在匿名的保护下,发布一些所谓真真假假的办公室八卦和职场秘密,从而获得职场互联网人的聚焦。这个恰恰和他们所说的:拓人脉、开眼界、找工作、塑形象、谈合作似乎没任何关系。

在整个国内的职场社交领域,脉脉可以说是为数不多还活跃着的玩家。中国的职场社交向来发育不全,早前若邻等效仿领英的产品一批批地死在沙滩上,领英虽然在国外发展迅猛,但对中国的许多公司人来说,也只是使用频率不高的一款产品。

脉脉7500万美金押宝职场社交关系

其实对于国内的职场用户来说,真正的需求可以归类为四个方面:寻找商业机会、寻找工作机会、寻找人才、寻找人脉。其中寻找商业机会、工作机会和人才我们都可以归为商务活动,剩下的寻求人脉才是社交的部分。但就现在的脉脉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让用户意识到职场社交的价值所在,进而接受这个品类,而不是一提到脉脉映入眼前的只有”八卦“二字。

缺乏有价值的用户

在脉脉上,一般活跃的用户大多数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公司小职员及一些求职者和猎头,CEO虽然多,但是人家有这个空闲在脉脉跟你闲聊?会愿意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被闲杂人等骚扰?显然这很不符合实际。

对于大多数普通职员来说,其实他们对人脉的需求并不高,但是不管是脉脉中的二度人脉还是三四度人脉,对他们来说很少发展到有价值的。

2014年8月B轮融资时,脉脉仅有80万用户。去年,日活已经近两百万,而总用户注册数约为2000万。

脉脉的收入依靠其快速增长的用户数量。主要来自Feed流的广告,少量来自招聘广告。虎嗅曾于今年2月发文分析脉脉:在脉脉的收入构成中,80%来自品牌广告(开屏广告、Feed流广告、直播广告等)、20%来自会员服务(类似领英会员,可以查看特定人群联系方式)。林凡将招聘业务收入归结到品牌广告中,但只占10%。

如今,脉脉已经拥约3000万的职场用户。其中,49%的用户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基于现有模式,脉脉逐渐从职场“社交”向“内容”转移。依托匿名八卦的使用场景,脉脉又开发出了新的产品——脉脉业问。用户可以向各大公司员工悬赏提问,打听公司八卦内幕,也可以开通答主,以员工身份匿名答题。

可能很多人会说,职场社交都用微信哪里轮的上脉脉?确实,目前国内最大的职场社交群体还是在微信里面,由于国内职场的社交应用发展缓慢,微信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很多企业中,大家都普遍使用微信、QQ进行职场社交,所以对脉脉而言,如何与微信争夺用户也成了一个难题。

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一款好的职场社交软件对于大部分职场人士来说还是极度渴望的,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把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一款被大家所接受的职场社交产品至少能让用户愿意将过往的人脉移至这款新社交产品,并且保证那些过往的人脉也会使用这款新的社交产品。只是人们愿意去体验脉脉还是被其中的爆料八卦所吸引,至于职场社交的方面,脉脉自身也并没有什么创新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2016年年初,脉脉的发展方向越发清晰,到今年完成了产品的战略升级。目前,在用户端,脉脉提供职业形象塑造、人脉拓展、行业动态、求职招聘、专属会员等服务。而在企业端,则是提供营销、招聘、雇主品牌建设等服务。

2016年12月30日,脉脉宣布实现盈亏平衡。这让林凡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产品和规划未来的发展步伐。随着去年下半年底共享经济的兴起,很多用户上亿级别的应用,包括芝麻信用、京东金融、滴滴顺风车等,都将脉脉作为身份认证的权威渠道。

仅职场信用一项服务就覆盖消费金融、电商、出行、租车、民宿、OTA及婚恋等多个领域,脉脉正在悄然成为中国商业社会信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对邦哥表示,「脉脉以职场社交的方式对人的真实身份提供认证机制,目前已经在求职招聘,拓展职场人脉等方面大幅提高了效率。真实是信任的来源,真实可以大幅提高用户职场能力提升的效率,真实更会为社会的信用体系贡献巨大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BAT、微软、甲骨文、IBM、蚂蚁金服等巨头企业均先后与脉脉达成商业合作。同时,越来越多的合作帮助脉脉突破了原有的用户圈层,在科技行业之外,更多行业已经进入职场社交。

根据脉脉官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主要用户来自金融贸易、 IT互联网、文化传媒、医疗生物、政府法律、教育培训等领域。其中49%的用户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包括来自微软、IBM、BAT、万达、万科等世界五百强及各行业领军企业的中高层和基层员工。

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职场社交

其实对于中国的整个环境而言,中国职场上还不存在郑重的社交文化,只存在”速食文化“,加你大多都是为了做一锤子买卖。

猎头、HR、销售等人员太随意的加好友和大众太随意的接受,就会使得普通人的社交圈子迅速变成90%的人不认识,然后便失去了更新和访问的兴趣。所以对于刚刚拿到融资的脉脉来说,想要在职场社交上挖掘更大的商业价值还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据林凡透露,本次C轮融资完成时脉脉还与智联招聘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智联招聘拥有1.4亿的职场用户和5000人的线下团队,双方将联手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用户获取、商业变现。林凡还声称,在本轮融资和智联招聘的助力下,2018年脉脉的月活和收入预期都将产生3倍以上的增长,2019年脉脉计划IPO上市,目标市值100亿美元。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脉脉在国内职场社交领域做了诸多有益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作为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对脉脉的投资将完善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给雇主与求职者提供更丰富、高效的产品及服务。”

对于投资者来讲,可能更看中的是脉脉背后的关系链,但是真的靠这个能在社交细缝里面挤出来?深表怀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