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單位實在太忙了,想要拼事業,就不可能兼顧好家庭。」

「我也想多陪孩子呀,可老公賺那麼一點錢,怎麼能養活我們一家人。」

「生完孩子兩年又回去上班了,教育孩子那麼燒錢,不工作怎麼能行。」

都知道教育孩子很重要,可有時候家庭跟事業真的很難兼顧好。

不拼事業,沒有錢養家;想要多一點時間陪孩子,就不得不放棄工作。

家庭跟事業如何雙全,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可就是有聰明的父母,職場上像永動機,還能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不停地穿梭,見縫插針地把時間利用優化到了極點。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他任職總統的八年間,工作繁忙。

可是工作再忙,他也絲毫不放鬆對女兒的教育。去年,他的大女兒去了哈佛讀大學。

奧巴馬還曾驕傲地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自己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他不是真的有那麼多時間,而是他知道該如何選擇。

聰明的父母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準確的說,他們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1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奧巴馬從小就規定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的妻子米歇爾也要求女兒學會足夠的生活技能。

世界上所有的收穫,都是用對等的付出換來的。

最開始,夫妻倆在女兒完成規定的家務後付1美元的報酬,養成習慣後,孩子主動承擔家務,不再要報酬。

養成習慣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教育家葉聖陶說: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但能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律能力,還在潛意識中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整理好內心的情緒垃圾。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從小能獨立做家務,會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孩子,往往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哈佛商學院調查發現,課桌乾淨、整齊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做事專注有耐力。

而經常丟三落四、拖拉懶散的孩子,基本都沒有整理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

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父母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教他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2

多鼓勵而不是表揚孩子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說過:

所謂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為自己的樣子。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很多父母會認為,多表揚孩子就會把這個真我引導出來。

其實這是錯的,孩子內心力量的增長是通過鼓勵激發出來的。

有一個泰國的短片,裡面的媽媽深深打動了我。

孩子在足球賽上表現糟糕,賽後,教練婉轉地說,孩子雖然努力,但基礎不太好,頭球技術為零。

回到家,看著心情低落的孩子,她略顯低沉,可轉過頭微笑地對孩子說:

「教練說你很努力,以前你完全不會用頭頂球,但是現在已經時不時可以做到了,再努力一點點就可以了。」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媽媽話音剛落,回頭再看,孩子已經跑出去練球了。

跟其他小球員一起訓練時,孩子跑得沒別人快,還摔了一跤。

他站起來沮喪地來到媽媽面前說:我追不上其他人。

媽媽則微笑著說:

「沒關係,努力去超過你前面的那個就好!」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媽媽的信任和鼓勵,孩子沮喪的臉上綻開一朵向陽花。

故事的最後,在一場足球賽的最後一分鐘,孩子用一記漂亮的頭球扳平了比分,媽媽和孩子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告訴我們:

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認同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感應到這種正向反饋,他就真得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正面管教的創始人之一,德雷克斯說過: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沒有受到鼓勵的孩子。受到鼓勵越多的孩子 ,行為和性格會越來越好。

3

學會傾聽

平時工作忙的父母,學會傾聽是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對於父母而言,傾聽是拉近與孩子距離最好的方式,可我們卻常常忽略孩子。

有一次跟朋友視頻聊天,期間一直聽到她4歲的女兒在喊「媽媽」。

媽媽,你看看這兒為什麼有一隻蝴蝶呀?

媽媽,你看看我這樣做對嗎?

媽媽,我們說好陪我一起看,為什麼總打電話?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朋友不勝其煩的說了一句:「大人說話,小孩插什麼嘴!」

身邊像朋友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抱怨孩子在不恰當的時候說話。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想說的就是最恰當的時候。

只是,父母不會真的「聽」孩子說話。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往往不懂得真正的尊重孩子。

真正的尊重是:給孩子平等表達的機會。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媽媽是超人》中,有一次,霍思燕起晚了,在手忙腳亂地化妝。

這個時候兒子嗯哼在組裝玩具車,並呼喚媽媽,「媽媽你看我做的」。

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媽媽都會無視孩子的聲音,「等一會兒,媽媽忙著呢」。

但是,霍思燕不是這樣做的,一聽到嗯哼的呼喚,就小跑著過去,邊化妝邊認真地和嗯哼討論。

「哇塞,這是兩種開法的車吧,你是不是把它橫過來也能開?」

奧巴馬女兒讀哈佛: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只做3件事

聊了好一會兒,讓孩子盡情表達後,霍思燕才回到鏡子前繼續化妝。

像霍思燕一樣,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的傾聽和對話會更大的激發孩子更多的表達慾望。

不久前,霍思燕微博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媽媽,我想六歲買手機,八歲娶媽媽,這是我的人生規劃。」

這天馬行空的人生規劃,大概只有嗯哼這個小腦瓜能想出來吧。

[ 本文部分圖文選自微信公眾號mamahez,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與我們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