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就大多數人而言,不會在公開場合談論耳屎話題,人們都覺得耳屎很髒,恨不得掏幹掏淨。

在古時候,人們常用耳屎作為潤唇膏或者治療刺傷的藥膏。實際上,它的功效可不止這麼點,這個你眼中的“廢物”的顏色和質地,能顯示出身體內汙染物累積的程度,甚至能被用於某些病症的診斷。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耳垢(耳屎)

醫學上稱為“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耵聹腺分泌出來的淡黃色粘稠的物質。我們看到的耳屎,一般已經混合了灰塵、皮屑。

從它的形狀來看,耵聹主分為2類,乾性耵聹和溼性耵聹。

我們黃種人幹耳多,分泌出來的耵聹多呈黃色薄片狀。而白種人、黑種人則多油耳,分泌出來的耵聹就比較油膩、粘稠,有的凝聚成團,有的會流出耳外。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耳屎非掏不可嗎?

味道君建議,能不掏就不掏。

耳屎在耳內的作用可多了,比如:

保溼

令耳道不至於太乾燥,避免耳癢。

殺菌

耳屎中的一些成分,

能對細菌起著抑制和消滅作用。

擋異物

耳屎有種苦味,

能讓誤飛入耳道的蟲子知難而退。

耳屎的粘性還會包裹住異物,

以免傷及耳道。

從耳屎顏色看健康

1、柔軟、淡黃色:健康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這種耳屎,算比較健康,在兒童耳中常見。

孩子產生的耳屎比成人多是正常的,

隨著年齡增長就會逐漸減少。

2、溼、粘、黃色:

健康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潮溼和粘稠的耳屎,有助於潤滑耳道,

防止耳道乾燥和瘙癢。

3、深色、粘性:較健康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深色的耳屎,與出汗有關。

有深色耳垢的人,

說明你比別人更容易產生體味。

不過,這也是比較健康的一種。

4、白色、乾燥和片狀:較健康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這種耳垢與隱性基因有關。

與深色耳垢相反,

通常被發現在體味比較少的人身上。

5、耳垢厚而色暗:壓力大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當你有壓力或恐懼時,

耳朵裡的腺體就會產生比平常更多的蠟,

在壓力下出汗是類似的反應。

如果你長期處於高壓力,

過多耳垢會導致堵塞,

導致暫時性的聽力喪失。

6、深棕(褐)色:老耳屎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這種耳屎可能是壓力過多導致過度分泌,

還有可能表明耳屎在耳朵呆了很長時間。

耳垢中的脂肪已經對氧氣產生反應,

導致顏色更深。

7、血色:耳膜出問題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耳屎呈血色狀,

可能是耳膜破裂或穿孔的跡象,

為了安全起見,

最好馬上去看醫生。

8、潮溼、鬆軟:耳膜可能出問題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偶爾一點點耳屎從耳道漏出是正常的,

這是你耳朵的自然清潔機制在起作用。

但是,如果大量的血和膿流出,

就可能是鼓膜破裂和穿孔的標誌。

再一次提醒,馬上去看醫生。

9、灰色:溼疹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耳垢呈灰色,

很可能是灰塵太多的結果。

如果還伴有耳道內乾裂、乾燥或瘙癢,

則可能是脂溢性溼疹。

這種情況,就需要醫生提供治療方法了。

如何安全地掏耳屎?

如果耳屎已經影響到你的聽力,

或者經常會有耳痛、耳悶脹的情況,

自己動手的話,

用棉籤在外耳道滾幾圈就好。

暴力掏耳朵可能會戳傷耳膜,

導致聽力下降,或引起感染!

耳屎要不要掏?發現耳屎是這種顏色,快去就醫!

點一點右上角藍色的“+關注”,獲取更多營養健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