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蒙格斯報告 》把理論研究根置於經濟實際,為中國經濟問題的觀察與研究開創了一個新模式、研究方法及維度。報告以理論與實務為導向、以數據與計量為手段,為經濟實際規劃和管治,尤其是供給側改革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依據 。

中國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由北大公共衛生學院、首兒所、農業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中國營養學會等多家機構的專家聯合編寫的首部《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超重和肥胖率不斷攀升,我國主要大城市0-7歲肥胖兒童估測有476萬,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達3496萬,加起來近4000萬。兒童肥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撫養方式是一個常見卻一直忽略的因素。隔代撫育在當代中國非常常見,但這一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呢?

2018年2月發表於《經濟學與人類生物學》(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的論文對此展開了討論,其作者包括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的Qinying He、來自武漢大學的Xun Li和來自杜蘭大學的Rui Wang。論文題目是《中國兒童的肥胖問題:祖父母的同住是否有影響?》(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Does Grandparents’ CoresidenceMatter?)。

研究者通過多種方法測量了祖父母同住對孩子體重的影響,研究發現,祖父母的同住確實引起了兒童體重的增加。這種效應通過兩方面實現:一是孩子飲食結構的改變,二是孩子鍛鍊活動的減少。這兩點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出現了分化,在城市地區的孩子,將攝入更多的營養,同時因祖父母的同住引起的鍛鍊活動的減少也沒有農村地區明顯。研究者還發現,

在6歲之前,男童和女童受到的影響並無二致,但在6歲之後,男童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研究背景

兒童肥胖的發生受遺傳、環境和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以遺傳因素為例,父母雙方、僅父親、僅母親超重或肥胖的兒童,發生超重或肥胖的危險分別是父母雙方均是正常體重兒童的4.0倍、3.1倍和2.7倍。膳食結構的改變,身體活動的減少及不健康飲食行為也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包括不吃早餐、過量地攝取飲料,經常食用快餐等。此外,腸道菌群的組成在肥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會起到一定作用。

兒童的撫養方式是一個常見卻一直被忽略的因素。如今,隔代撫育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撫育兒童的一種常見方式。然而,祖輩照顧孩子具有以下幾個潛在問題:第一,中國祖父母早期的生活大多經歷過食物短缺、營養不良的階段。當祖父母成為兒童照料的主要承擔者時,他們往往傾向於給孩子餵食超過正常需求的食物;第二,由於缺乏與健康有關的知識,祖父母通常認為兒童超重是健康的表現;加上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獨生子女家庭的祖父母更加溺愛孫輩,提供其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品;第三,祖父母大多厭惡風險,為了避免孫輩受傷而減少體力活動項目,如踢足球等。因此,祖輩同住很有可能影響孫輩的體重,並且可能通過飲食和運動來對孫輩體重造成影響。

數據選擇

本研究數據來自CHNS(China Healthand Nutrition Survey,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這是一個由卡羅萊納人口中心和營養與食品安全國際協會中國疾病防控分會合作的國際項目。該調查的範圍包括了來自中國9-12個省份和主要城市的不同家庭背景及社會階層的約4400-7200個家庭。CHNS數據提供了詳細的經濟方面、人口統計學方面和健康的信息。

研究者採用了由CHNS收集的年齡為2-13歲小孩子的二次抽樣數據。之所以不包括13歲以上孩子的數據,研究者是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青春期一般開始於13歲,而青春期的快速成長可能會使得此次測量的肥胖數據失真;二是在13歲之後,青少年更傾向於自我控制飲食習慣,因此他們的健康將相對而言更少受到家庭長輩的影響。

研究者對主要變量做了初步統計,包括兒童與父母的特徵統計及兒童的營養攝入和運動。其統計結果如下圖1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圖1 主要變量統計結果

統計結果表明,一個三代同住的家庭,往往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而這類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年齡更小,這也是需要祖父母照顧的重要原因。此外,不考慮其他控制變量,和祖父母同住的孩子往往因為年齡更小而攝入營養更少,從而體重更輕。孩子每日攝入的營養可從兩方面考慮:脂肪攝入量(以克計量)、蛋白質攝入量(以克計量)。

模型建立

研究者將與祖父母同住定義為與至少一位祖父母同住,並建立模型。模型如下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其中,yit代表著兒童i在t年時的體重(以公斤計量),xit是一個矢變量,代表著兒童的統計信息(如體重、年齡和性別)及家庭信息(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和家庭規模),zit代表著祖父母同住與否,當祖父母同住時,zit=1,否則為0.

實證研究

研究者首先採用了三種模型對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體重狀況的影響進行了測量,測量結果如下圖2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圖2 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體重狀況的影響

其中,方法1採用的是簡單最小二乘法(simple OLS regression),將祖父母的同住當作一個外生變量。結果顯示,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體重有顯著的正效應,此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也能產生同樣的影響

方法2採用的是帶有工具變量的二階段最小二乘法(two-stage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with IVs),同樣也將祖父母的同住當作一個外生變量。結果顯示,與方法1相比,同住的係數更高且顯著,兩個方法均表明了同一結果,即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體重有顯著的正效應

方法3採用的是兩步工具變量回歸(two-step IV regression),將祖父母的同住當作一個二元變量。同方法2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體重有顯著的正效應。同方法1相比,工具變量方法對這種效應的存在有堅實的支撐

研究者又對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飲食結構的影響做了分析。他們將性別、年齡、母親受教育的時長和家庭收入作為固定變量,其分析結果如下圖3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圖3 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飲食結構的影響

結果表明,城市地區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祖父母同住的影響而攝入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質,這一正效應在農村地區表現得不如城市地區明顯,其原因可能是農村地區得脂肪和蛋白質供應相對不如城市充足。

研究者又對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鍛鍊活動的影響做了分析,其分析結果如下圖4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圖4 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鍛鍊活動的影響

結果表明,祖父母的同住顯著降低了兒童的鍛鍊活動水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研究者認為,有兩個原因可以解釋:一是農村地區的老人可能未意識到兒童鍛鍊的重要性;二是農村地區的設備缺失,如操場、游泳池等設施遠不如城市地區的多。

研究者又基於性別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結果如下圖5所示: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隔代親?祖孫同住,孩子更易肥胖

圖5 基於性別研究祖父母的同住對兒童的影響

研究表明,在6歲之前,男童和女童受到祖父母同住引起的體重增加並無明顯不同。但是在6歲之後,男童比女童將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因此祖父母同住對兒童體重的正效應在6歲之後的男童更為明顯

研究結論

研究者通過多種方法測量了祖父母同住對孩子體重的影響,研究發現,這種影響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祖父母的同住對孩子體重的正效應是顯著存在的。這種效應通過兩方面實現:一是孩子飲食結構的改變,二是孩子鍛鍊活動的減少。這兩點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出現了分化,在城市地區的孩子,將攝入更多的營養,同時因祖父母的同住引起的鍛鍊活動的減少也沒有農村地區明顯。研究者還發現,在6歲之前,男童和女童受到的影響並無二致,但在6歲之後,男童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該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了發展中國家關於兒童肥胖的研究。祖輩同住成為了除個體特徵和社會經濟條件等眾多因素外,另一個對兒童超重和肥胖有重要影響的要素。政府未來在制定兒童健康政策時,應該注意到祖父母同住的影響,可以考慮提供培訓項目來提高祖父母的健康營養意識,以及提供優質的兒童看護的公共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