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今年以來,外資來華“跑馬圈地”步伐明顯加快。12月6日,全球資管巨頭之一道富集團在華設立外商獨資公司——卓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根據公示信息,卓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由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100%控股,該獨資公司註冊於上海自貿區,認繳出資額為200萬美元。

至此,海外指數基金領域三巨頭——貝萊德(BlackRock, Inc)、先鋒領航(Vanguard)和道富集團(State Street)已全部在華設立投資機構,三者合計佔據美國ETF基金市場約88%市場份額。根據201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貝萊德、先鋒領航和道富合計控制了近11萬億美元的資產。

雖說外資指數基金三巨頭距離設立公募基金髮行指數產品,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狼”畢竟是來了。而且疊加毛衣氈的影響,未來政策肯定會對外資更加寬鬆。其中,外資股東對基金公司的持股上限提高到51%以及未來三年持股上限上升到100%的政策,對外資基金公司來說,吸引力十足。因為這樣一來,外資基金公司就可以按照外資股東自己的思路來發展,大概率不會發生前幾年道富設立基金公司後因為無法控股,公司掛著自己名字做通道業務,自己只好撤資的悲劇了。

那麼面對海外指數巨頭的入侵,本土基金公司在指數基金和ETF領域的發展之路在何方呢?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在此,雞叔為本土基金公司獻上三條錦囊妙計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第一條,做寬護城河。護城河這個詞是巴菲特的一個比喻,他認為“經濟護城河”是一種可持續的、不可複製的企業的競爭優勢。寬闊的護城河可以幫助公司抵禦競爭和挑戰。所以趁著外資基金公司還沒進來,本土基金公司儘可能做大老產品的規模,發行新產品,豐富自己的指數產品線。比如,提升ETF的流動性和規模,發行多樣化主題的指數等,把競爭優勢先建立起來,來抵禦巨頭的入侵。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第二條,和衍生品掛鉤。眾所周知,ETF規模大不大,跟指數漲不漲、跟指數知名度高不高沒有太大聯繫,反而是期貨、期權這種衍生工具,在幫助ETF做大規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裡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2010年在滬深300股指期貨剛上市的時候,許多客戶用上證180ETF和深證10ETF做期現套利(那時候滬深300ETF還沒有推出),使得這兩隻ETF的規模和流動性都大幅提升。一舉成為全市場矚目的產品。

圖:上證180和深證100ETF在2010年股指期貨推出前後的成交額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海外巨頭齊聚A股,本土基金公司路在何方?這裡有三條錦囊妙計!

第二個例子是上證50ETF期權對上證50ETF的積極影響。因為ETF期權是實物交割,所以在臨近交割時,許多做市商和客戶會集中買入上證50ETF來規避風險。就這樣上證50ETF成為了全市場規模最大的ETF。通過期權,把其他上證50ETF競爭對手甩在了身後。

第三條,價格戰嗨起來。據說Vanguard的博格先生就是打價格戰起家,自己家指數基金的費率那叫一個低,惹的同行頗有微詞。但中國人打起價格戰來可是一把好手,你看加入WTO之後,家電市場完全開放,格力和美的的的價格戰把外資企業打得潰不成軍,手機領域也是如此。試想一下,如果海外巨頭走低費率路線,那咱們本土基金公司乾脆就來個零費率,像美國富達(Fidelity)學習。

反正只要指數基金的費用越來越便宜,廣大投資者是樂意見到指數巨頭們之間激烈競爭的。

好,今天就說到這裡,謝謝大家閱讀轉發!

更多趣聞關注【基金趣味說】,雞叔在今日頭條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