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高管揭祕網貸逾期:一月內不電話催收 回款率不超過四成

網貸整改驗收大限將近,網貸平臺逾期率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披平臺數據顯示,接入信披系統的117家平臺中,大多數平臺逾期為0%,但也有平臺高達34%。

有網貸平臺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逾期不超過30天的時間內,如果平臺不打電話催收,回款率不超過四成。但是如果打了電話,回款率可達75%以上。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行業裡一般一個月內的逾期都是自己催收,超過一個月的會找外催收,而超過三個月的逾期大部分認為是壞賬,“不過也沒有明確的標準,每家公司可能不太一樣。”

逾期或壞賬界定標準不一

一位網貸行業人士表示,不同類型的資產在逾期或者壞賬的界定標準上不完全相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披露欄目發現,公示的117家網貸平臺中,大部分平臺金額逾期率顯示為0%,此外,有的高達34%,有的則只有0.03%,金額逾期率較多分佈在0%~3%。

盈燦諮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逾期可以認為是按照合同約定,在借款人約定還款日期而未還款,P2P網貸平臺可界定為該筆借款項目逾期。目前,P2P網貸平臺根據逾期時長,可將逾期類型劃分為30天逾期、90天逾期、180天逾期等。一般而言,逾期時間越長,收回借款的可能性越低,所以對於較長的逾期項目,平臺可將其定義為壞賬,比如超過90天的逾期項目。

某網貸行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同類型的資產對逾期或者壞賬的界定標準不完全相同,以網貸資產最常見的小微企業信貸款為例,一般30天以內未按照約定履行歸還本息義務但是經過電催等方式提醒後進行還款為不良,30~120天內為逾期,120天以上不履行還款義務的項目為壞賬。

另一家平臺內部人士則表示,逾期是指借款人未按照約定或承諾的時間點履行還本付息義務所導致的債務延期現象,“壞賬是超過約定還款日期120天,借款人仍未還款。口徑有松有緊,有的會定180天以上,有的定90天以上的,主要是看資產的具體情況。”

一月內催收回款率能達七成

過去,網貸平臺在出現項目逾期時,為了保障投資人利益和維護品牌形象,部分平臺會選擇使用自有資金墊付。但在破剛兌的大環境下,平臺兜底已經被明確禁止。但風險不會消失,為了保障網貸投資人的利益,平臺的風控和催收顯得更加重要。

對於一個月以內的逾期,平臺的催收至關重要。“在逾期不超過30天的時間內,如果平臺不打任何電話,放任借款人愛還不還,回款率不超過40%。但是如果打了電話,回款率能夠達到75%以上。”一位網貸平臺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另一位網貸風控人士則表示,“現在因為小額現金貸被政策一刀切導致客戶資金斷流,一月內回款率能達70%就已經很不錯了。”

上述網貸行業人士表示,過往行業面對出現逾期的情況,往往通過風險準備金先行在出藉端歸還本息,再根據逾期時長分別對待,對於現金流穩定、有還款能力但是出現暫時資金週轉不開的情況,通過電催等方式提醒借款人儘快還款,對於無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或者故意不還的老賴行為,通過訴諸法律或者處置抵押物等方式促使借款人歸還本息。

逾期時長、逾期資產狀況及平臺實力不同,處理手段也不一樣。張葉霞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回收可能較大的逾期,催收挽回損失的可能較大;對於較大規模的逾期,可由第三方回購或第三方代償,然後由第三方進行催收或進行不良資產變賣處置等;對於參與了保險公司履約保證保險的借款項目逾期,平臺可能更傾向於由保險公司償付等。

易觀金融行業中心分析師陳毛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對於無擔保的貸款通常採取催收“對待”,收回貸款後歸還投資;對於有財產擔保的採取擔保財產變現;對於平臺提供保障的由平臺墊付後催收;對於逾期時間不長、存在一定收回可能性的可以債權轉讓,對於有擔保機構擔保或保險的則由擔保機構墊付或保險賠償。

隨著逾期時間的拉長,貸款回收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上市現金貸平臺二三四五日前的公告顯示,根據公司對歷史數據的統計,借款時間超過4個月(含4個月)的應收款項的實際回款率極低。其一筆項賬面原值共計2.69億元的應收款項,實際回款金額僅為183.11萬元,佔應收款項金額的比例僅為0.68%。

“最終肯定有一部分你怎麼催也催不回來,就成了壞賬。畢竟借款金額都不高,網貸平臺也不可能採取非常高成本的措施去催收。”上述網貸平臺高管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