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躲貓貓,是大部分寶寶都非常喜歡的一個遊戲,他們會非常用心地將自己藏起來。可無論過程多麼忙亂和努力,結果往往讓人忍俊不禁。

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這樣清奇的畫風,相信大多數家長一定都有見過。當我們陪孩子玩躲貓貓,一邊內心吐槽他們幼稚,一邊被他們天真可愛的行為逗笑時,是不是也和達媽一樣內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不如一起一探究竟吧~

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寶寶的躲避技能為啥這麼糟糕?

最主流的一種說法是: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眼前的世界就是別人眼前的世界,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寶寶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捂住就以為是藏好了。

還有一項比較新的研究認為,寶寶躲避技能糟糕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自我,而是因為寶寶與生俱來渴望與人交流,在他們看來,無論是用手遮眼睛,還是躲在物體後面,只要無法和他人有眼神的交流,對方就看不到自己。從這個觀點來說,那些早期在躲貓貓中表現“糟糕”的孩子,可能會有更出色的社交能力。

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需要指導寶寶如何玩躲貓貓嗎?

一開始,達媽也會從成人的角度出發,想要指導寶寶更好的去把自己“藏”起來,但是孩子好像並不受教,依舊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其實,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重點並不是在於要躲藏的多好,而是在玩耍中和孩子更好地去互動、交流,感受快樂。

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躲貓貓值得玩嗎?

•幫助寶寶“去自我中心”

躲貓貓時,孩子為了不讓對方找到自己,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藏在哪裡才好,這可以促進孩子思維可逆性的發展,讓他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解決問題。

•培養寶寶的空間感

寶寶在屋裡、屋外、床下、桌子下、角落裡等地方躲藏時,可以慢慢感受到上、下、內、外的空間關係,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孩子的空間立體意識。而在躲藏的過程中,還可以慢慢明白物體是永恆存在的,不會因為自己看不見而消失。

•緩解分離焦慮

到入園階段,有的寶寶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分離焦慮,這是因為他們心裡還沒有物體恆存在概念。而躲貓貓,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到這一現象,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躲貓貓的過程中稍微延長一點尋找時間,讓孩子慢慢明白“不見之後還能找到,分離之後還會重逢”,並逐漸克服分離期間焦慮不安、思念家長的情緒。

專家說:躲貓貓時表現糟糕的寶寶,社交能力更出色

好了,說了這麼躲貓貓的好處,粑粑麻麻們即便和網上這位爸爸一樣,內心對自家寶貝的躲藏技巧無比吐槽,也一定要多多陪伴孩子玩捉迷藏,讓他們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更好地學會與人交流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