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一、紀州庵文學森林記者專場

十月二十六日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與龔鵬程教授午後茶敘”,即媒體專場會面。

紀州庵建於日據時代的 1917 年, 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因緊鄰新店溪畔,景色宜人,成為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1950 年代,戰後的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於此,《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1970 年代起,純文學、爾雅、洪範、遠流等出版社也不約而同的在城南建立。

2004年,紀州庵遺址在臺大城鄉所與城南水岸文化協會努力下,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2011 年,在古蹟旁建立新館,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下,委託文學團隊──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已舉辦過千場以上的藝文活動,是臺北的文學基地。

我是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的元老董事,故來這裡跟大家喝茶聊天,跟回家差不多。

雖是媒體專場,卻有許多老友趕來相聚,十分溫馨。

所講內容,第二天中國時報、旺報

等都有大幅報導,據稱對社會頗有些震動。不贅述。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二、錢穆故居演講會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在素書樓演講的海報,還有我的FB粉絲頁的專屬QRCORE場地是蒲彥光協調安排的,說是配合我的典律和教養較合宜。其實恰好我與錢先生的關係被凸顯了,地點選得非常好。

錢穆先生住在這樓裡時,我便常來。他被趕出這樓以後,鬱鬱而終。中國時報第一時間得到消息,趕忙通知我寫了悼念文字,來公佈這令人悲憤的事。其後樓之利用存廢皆成問題,我拉上龍應臺,去勘查、維修、調整產權歸屬、改變運用方式,跟林語堂館作為第一批“公辦民營”的試辦模式,重新開放使用。我自己操作林語堂館,這樓則協調東吳大學哲學系就近運營。如今也快二十年了。人事如流,再回到這裡,能不感慨萬千?

演講據說很成功,黃文倩的調度非常細緻。小樓秋陽,人聚滿了,也頗為溫暖。有小朋友發臉書,說看到我“只有驚為天人可以形容”。啊,原來年輕人這麼快就被傳統了呀!

問答的題目附於後:

1.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下,傳統文化難免斷裂與修補,請問先生如何看待文化的傳續與轉型?

2.先生對於海外漢學非常關心,請問您對於東亞或大中華「文化共同體」目前的觀點?

3.兩岸競爭教育人才,近年臺灣有許多學者被大陸高教所延聘,甚至包括臺大的一些教授,先生可否談談大陸人文學界之發展/侷限?以及您對於臺灣人文學界之發展/侷限的看法?

4.就教育方面,您在體制內外的教育曾經著力甚深,也有很大的理想(例如在臺灣辦大學、在大陸主辦書院),可否談談您對於當前兩岸教育改革的看法?過去臺灣可以栽培出您這樣的通才,您認為未來是否有可能,或該如何栽培讀書種子?

5.聽聞您即將於印刻出版社出版《龔鵬程述學》,先生可否略談寫作此書的動機或意義?

6.先生近年對於書道與武學之詮釋與 復興尤其下過極大的工夫,請教您對於書法與武俠之現代化的最新見解?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三、燕南.飛頁人文講座

楊樹清在金門忙得不得了,匆匆趕回,為我主持這個講座。真是盛誼可感!

葉麗晴把飛頁經營得如此好則更出乎想象。前此我只來過一次。遇到鍾肇政先生,趨前握手,把老先生握疼了的事,大家卻都記得。

這次演講的情況我就不說了,次日的報導附於後:

《“龔夫子”龔鵬程開講,展現超高人氣》被老友詹宏志譽為「龔夫子」、大陸尊為「當代孔孟」,雲遊大陸講學13載的文化才子龔鵬程回來了!

紀州庵文學森林、錢穆故居素書樓的兩場講座之外,再接受金門燕南書院、臺北遠景出版公司的邀請,進行「燕南·飛頁人文講座」,30日下午在飛頁書房開講《臺灣文化人在大陸 》。非假日辦講座,仍吸引了那麼多聽眾,掀起了“龔夫子”旋風。

該講座,由燕南書院院長,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遠景出版公司發行人葉麗晴共同主持,並以臉書直播分享。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四、紅樓夢新注發表會

這場的主角就不是我而是徐秀榮了。他繼《儒林外史注》《老殘遊記注》之後,花了六年,完成了這部《紅樓夢新校注》。十月二十八號在臺大舉行新書發表會。

秀榮除了找我作序之外,邀了紅樓夢學會秘書長任曉輝及陳萬益、康來新、劉漢初等參加其新書發佈會。場面盛大,大家都很高興。其書之價值,我序已言之甚詳,十一月二日臺灣《中國時報》還整版刊出了我這篇序,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五、軼事掌故

人文活動,不是工程,所以其中有互動、有感懷。其可供談助者數事,記於後,以備掌故:

1. 《紅樓夢新校注》發佈會上,我言及當年戒嚴,徐主持里仁書局,曾印許多大陸文史圖書,嘉惠士林不小。徐雲此類書皆購自香港,逕寄臺北警備總部鄭為元上將轉俞大維先生收,而徐再去俞府取回。後來郵者嫌費事,都直接送至徐宅。徐緬念其事,故今注《紅樓》仍題“獻給俞先生”,以志長者之澤。其實當年他由俞先生處取得者,不只大陸已印之書。如陳寅恪論《再生緣》之類手稿,亦皆由俞府流出,故”陳寅恪熱”先始於海外。

2.王秋桂也來參會,說當時俞大綱先生領他去俞大維先生府。大維先生知其為臺大外文系出身,即口誦英詩以詢之。秋桂說幸好跟英千里先生學過,否則不能應對矣。後又談《紅樓》等,皆能背誦,今人已無此功力。

3.逢陳宏勉,他說日前曾有一學生,能通靈,來謂曾昭傑先生欲一見。宏勉頭皮發麻,不知何意,因曾先生早已物故了。無奈,只好騎機車上陽明山第一公墓謁拜。下山見巫,巫雲靈已隨至,禿頂,但稀疏一二毛髮耳。宏勉說:“那就確實是我老師了,但老師到底要我做什麼呢?”巫說:“他要你替他編個集子”。宏勉說那容易,乃去省文獻館等各處徵集資料。編好了,詢之,曾先生之靈表示不行,不放心,要自己看。於是持電腦到巫處,請靈校閱。卻說不能看電腦,需用紙本。乃又打印為紙本,邀巫招靈來宏勉家。

宏勉向我敘述這事時,我正坐他書桌前。他說巫者就坐你現在的位置,而曾先生忽上其身,細細檢校,神情宛然平時校勘時。宏勉本來對這事還有些疑心,故刻意摻雜了幾張重複或錯亂的,果然都一一被挑剔出來。全部校完,神乃退,巫者甦醒。

宏勉素不信此靈異事,至此乃不能不信。因巫者本不識曾先生,於篆刻一道亦淺嘗而已,絕不可能校檢其稿。

曾先生是曾國藩弟國璜曾孫,其姐曾昭潏在大陸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長,他則來臺推廣書法篆刻不遺餘力,一代正宗,流澤如此。

4.往九歌出版社訪蔡文甫先生,未值,逢陳素芳,他告訴我高陽(許晏駢)先生妻郝天俠正急著找我。乃與聯絡。原來其女許議今將於十二月在羅馬完婚,一月要返臺歸寧:“您是高陽的好友,所以我四處打聽您的消息,”要我來參加歸寧宴。

議今久不見,記憶中還是在國外留學時寄給我照片時的青春少女模樣,聞將婚嫁,頗感時光。

郝要我想想看還有哪些故人可邀,我數了一數,泰半零落矣!劉禹錫詩:“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觸動此感,竟爾一夜未寐。

5.去紀州庵文學森林演講時,才知碩士班老同學崔成宗逝世了。據楊宗翰說他因近年得帕金森症,甚苦惱,已自淡江退休;而月初忽失蹤,數日後,淡海現一浮屍,勘驗DNA,始知即崔兄。兄是誠篤君子,極為端直,學殖既紮實,書法亦佳。曾為我父寫六十壽序六條屏,褚體端楷,文書俱美,一向懸我家廳堂中。後在淡江任教,曾為系主任,不料結局如此。據云有遺書,尚不悉其內容。可嘆!

6.在飛頁書房演講,又聞金庸逝去,情懷更惡。其後多家媒體皆來採訪,要我評價金庸、回憶交遊等等。哎,往事不堪回首,只好再貼《江湖俠骨已無多》一文以答之。

夜飲於銀翼餐廳,洪門致公堂臺灣洪青總會也。林明昌、陳煒舜等俱在。乃讓明昌打趟拳,以抒憤鬱。明昌系鄭子太極傳承,可實戰。故林英喆兄陪練,遽被跌出。

看來,相聚是不能錯過的,蠟燭燒得很快。而看與被看,都會被編織到生活中去,我承認這種交織!

龔鵬程先生2018年10月末在臺灣:事實與思考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等,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世界漢學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中心主任。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