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家世源遠流長,司馬談為《史記》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談起司馬遷的祖先可以上溯到上古的傳說時代,據說那時有一段時期,人和神是生活在一起的,無法分辨誰是人誰又是神。大家都在祭祀,每個人似乎都能通神。直到顓頊成為首領,才結束了這種混亂的局面,他命令重掌管天上的事兒,給眾神排個次序,各就其位;又命令黎掌管地上的事兒,使人們不互相侵犯,各安其業。

司馬遷的家世源遠流長,司馬談為《史記》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際這兩種職責在上古的時代是一個人擔任的稱為巫史,代表著天神,指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後來社會發展了,事情逐漸繁雜起來,於是在顓頊時代巫與史才分開。重與神保持聯繫稱為巫,黎負責記錄人們狩獵、戰爭、祭祀之類的大事,稱為史。自此以後,從唐虞到夏商,重、黎的後人便世世代代守著這份差使。莉了周朝,專門的史官便被普遍地建置了。

司馬遷的家世源遠流長,司馬談為《史記》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春秋戰國之後,司馬氏這族中就沒有人做史官了,而是分散到各個諸侯國,歷任其它的官職。司馬遷出身的這一支,由周去了晉,又遷到少梁,秦惠文王時出了個司馬錯,曾經和張儀就進攻蜀國還是韓國發生爭論。他眼光獨到,從經濟的角度詳細分析了討伐蜀地的好處,成功地說服了秦惠文王,並親自掛帥,取得勝利。

司馬遷的家世源遠流長,司馬談為《史記》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司馬遷的家世可以稱得上是源遠流長,但是卻過於久遠,記載也太簡略了,況且他的祖先除司馬錯和司馬靳以外,其他人都寂寂無名,沒能在歷史上留下印記。因而對他影響最大的只是他的父親司馬談。司馬談非常羨慕自己的遠祖,人稱太史令。太史令官階很低,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不太重視他。但是司馬談並沒有因為地位低下而氣餒,他利用職務的便利開始蒐集整理各種文獻、典籍,為撰寫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而努力工作著。

司馬遷的家世源遠流長,司馬談為《史記》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司馬談作了三十年的太史令,蒐集、記錄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並且已經開始著手寫書了。這些工作為司馬遷後來自作《史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或許《史記》中的一些篇目竟就是這位老先生的手筆呢!可惜他因病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將自己畢生的理想和計劃遺留給他的兒子司馬遷去實現。看完小夥伴們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