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杨升庵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文/余念林

名人杨升庵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杨廷和祖籍江西庐陵。可能其祖父杨枚时就已搬到新都了吧,所以《明史•杨廷和传》里就有了“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

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的古称,位于江西省中部,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金庐陵”之称,培育了享誉中华、光耀千秋的庐陵文化。且名人荟萃,文风鼎盛,名胜遍布,自然风光独具风姿。

那么,杨枚为什么要从庐陵搬到新都呢?为什么杨家的先人们在“文风鼎盛”的地方只是一介平民,而杨枚要从新都开创他的“书香门第”呢?

唯一的理解就是,新都在某一方面还是胜过了庐陵的。

新都在周、秦以前属古蜀国,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古有“天府膏腴”“香城宝地”之称。辖区内黑土肥沃,毗河、青白江与锦水河等水系让新都水源非常丰富。

可见,到新都种点儿地,谋一下温饱的生活,还是很容易的。

于是,杨枚老先生就来到了位于新都西面不远的今马家镇地界,建起了一座“世耕园”,过起了不算富足,但自给有余的农耕生活,并有了闲余时间来读一读书。

这个“世耕园”,应该就是现在的“升庵故居”,离马家镇政府很近,院里有一口“状元井”。升庵故居,是一座保存得比较好的古建筑,里面住着杨家后裔。

但可惜的是,这些古建筑都是清朝时翻修的。除杨家老宅外,周围农家院落的古建筑都早已在文革时被拆了“大炼钢铁”,或者生火做饭了。

当时的“世耕园”,依水而建(屋外十米左右就有一条斗渠),周围都是肥沃的田地,除了粮食作物,还种了一些花啊、果啊什么的。当时周围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农家院。

于是,在这样一个“花香果居”内,杨枚教育出了一个提学佥事杨春,而杨春则教育出了一个神童,一个“探花”,一个足以名垂青史的名相杨廷和。

名人杨升庵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杨枚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座“世耕园”所拥有的“花香果居”模式,会成为500多年后统筹城乡的亮点——就在“世耕园”的近邻斑竹园镇回楠村,精心打造的“花乡果居”,让今人也可以体验一下500多年前古人的悠闲生活。

当然,杨枚没有想到,杨春也没有想到,就是杨廷和、杨升庵同样也不会想到,他们所读到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500多年后的今天,早已不是梦想,“风雨不动安如山”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么,我们能够想到什么呢?我们能知道500多年后的未来是什么模样吗?

今天,我们在肆意地开采与使用地球的资源,能够利用汽车、火车、飞机日行千里,让世界变成地球村,让人类能够真正的“小天下”。

但是,若我们继续肆意地对待地球,大自然就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天,我们三月踏春,甚至走出房门晒晒太阳,从这里到那里去旅游这样简单的行为,500年后也许都会像今日的“花香果居”一样,成为一个亮点,成为一种奢求!

所以,我们要思考,我们大家都要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