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4 個錯誤的用藥習慣,看完你肯定馬上改

每個人都難免生病和吃藥,隨處可見的藥房,讓「買藥」更加方便了,方便的同時卻帶來了一些隱患。

人們很容易忽略一些關於怎麼「吃藥」的細節。這些細節如果不注意,非但沒有治好病,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下面這 4 個常犯的「用藥誤區」,希望大家能謹慎迴避。

誤區一:上頓忘了吃藥,下頓補回來

這 4 個錯誤的用藥習慣,看完你肯定馬上改

關於吃飯,老百姓有種說法是「這頓沒吃,下頓找補」,意思是忘吃了一頓飯,下頓多吃一點找補回來。

這個說法套在吃藥上可不好使,如果忘服一次藥,可千萬別下次找補。

因為每種藥物每次服用的正常劑量是根據藥品上市前多年的試驗研究出來的,這樣的劑量才能保證藥物吸收入人體後能起到理想的治療作用,又能儘可能地避免副作用。

如果一次吃下兩次的劑量,吸收入人體的藥量起的可就不單單是治療作用,而是有害的副作用了,嚴重者甚至會中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如果想起來的時候距離下次吃藥還有足夠的時間間隔,可以在想起時及時把忘記吃的藥補上,下次的藥仍然按原來時間服用;但如果想起來的時候已接近下一次吃藥時間,就不要補了。

誤區二:藥品越貴越新就越好

這 4 個錯誤的用藥習慣,看完你肯定馬上改

人們常說「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在經濟能力允許的範圍內,人們喜歡買價格高的東西以求買到好的質量。

但藥品不是越貴越新就越好。藥品價格是由它的研發成本、原料成本、工藝製備過程以及銷售環節等因素決定的,不是由藥品對疾病的療效好壞決定的。

有些新藥,由於研發成本高,定價會相應高,但不見得療效就一定好過現有的老藥。

比如人們熟知的老藥阿司匹林,大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止痛、退燒,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梗、腦血栓患者的血栓形成。它的價格很便宜,但它的作用是世界公認的。

誤區三:擅自更改服藥劑量

這 4 個錯誤的用藥習慣,看完你肯定馬上改

很多人在藥物劑量的認識上存在誤區。

雖然藥物說明書上白紙黑字地寫著一天幾次,每次幾片,可他們才不管,他們誤以為增加用藥劑量就會增強藥效,於是深受疾病折磨時便給自己「下猛藥」,本該吃一片的他吃兩片,本該吃兩片的他就吃三片。

也有的病人會覺得「是藥三分毒」,吃一點藥減輕點症狀就可以了,幹嘛還讓身體承擔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這樣都是不對的!因為服藥劑量隨便改,等於拿健康當兒戲。

患者隨便增加劑量或減少劑量都是不對的。若患者隨意增加劑量,可能會因服用過量中毒;若患者隨意減少劑量,又可能達不到治療效果。

一定一定一定遵循醫囑,由醫生根據大量的臨床經驗與數據,幫助判斷當前病情的程度,給到最合適的用藥用量建議。

無論病情好轉與否,複診也是相當必要的,醫生能幫助判斷是否需要繼續用藥,以及是否調整用藥劑量,私自續方或停藥都是不可取的。

誤區四:吃了藥就馬上有效

這 4 個錯誤的用藥習慣,看完你肯定馬上改

大多數病人在治病時,都比較祛病心切。

在一個醫生那兒拿了藥,吃了一兩天發現沒有明顯作用,就停藥,或者增加藥量,或者換藥,有的甚至反覆到多家醫院就診。這樣不僅浪費精力和財力,還可能會延誤治療。

其實,很多時候醫生的診斷是明確的,治療也對路,開出的藥品也有效,只是少給病人說了一句話:服藥後大約多長時間才能見到療效。畢竟藥物起效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疾病要經歷的病程也是不同的。

所以,藥物起效有快慢,不要指望「藥到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