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法三家龙争虎斗(上)——大秦帝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变革最激烈的时期之一,它终结了封建社会,中国走上大一统帝国,带来了周秦之变。

周秦之变对中国的思想史还带来个自然延伸的影响,就是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从秦皇到汉武,帝国的官方思想经历了从法家到道家再到儒家的转换过程。

这些变化,背后的机理非常重要,是我们理解此后大一统帝国的一个重要线索。这一讲就来解释这个机理。 这里内容也比较长,俺熊大就将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三篇文章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咱大伙如果想要清晰地理顺这个关系,建议三篇文章都要看下。

咱们大伙都知道,秦国真正的发迹其实是在商鞅变法之后,一举成为当时最强国之一。可以说,法家在秦国的改革也是最成功的。可是呢,你可知道秦朝的灭亡也和法家思想紧密相关吗 ?咱大伙都知道秦朝暴政,可是其暴政的内在机理又是怎么来的?今天,俺熊大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下。

(一)周秦之变的"法家逻辑"

先来说周秦之变是怎么发生的,这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逻辑紧密相关。

对诸侯们来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提升国家的战争效率就成了重中之重。

百家争鸣的诸多学说,哪一种更注重提升战争效率,它就会获得诸侯们在政治上的更多支持。

法家在这方面显然是最有优势的,儒家显得迂腐,道家追求出世,都不被诸侯们所重视。

只有法家告诉诸侯们,要想富国强兵就得变法,传统已经不合时宜了,得改掉。

过去人们的身份高低是由血统决定的,打仗时大家都比赛看谁的正步踢得好。这就没法刺激人们的欲望,尤其没法刺激一般老百姓的欲望。

法家认为,应该改成,身份的高低由你从战场上拎回来的人头数量决定,血统的标准靠边站。

这政策的激励机制非常强大,能刺激人们争先恐后地出去打仗,战争效率当然大幅提升。

法家这套逻辑一出,天下的风气就开始变了。

儒、道、法三家龙争虎斗(上)——大秦帝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魏国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第一个开始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李悝变法。魏国处在四战之地、战略环境并不好,但因为变法,成为了战国前期的顶级强国,把还未变法的秦国也打得缩回老家去。

其他诸侯国一瞧这情形,不变法就没法混了,只好也开始变法。这回,各国发展起来的力量相互抵消,形成恐怖均衡,魏国的优势也就没了。

魏国变弱,还有自己的主观成分。在魏国优势开始下降的时候,新上台的君主魏惠王做了一件蠢事,他拒绝了任用当时正在魏国寻找当官机会的商鞅。

(二)商鞅变法促使秦国雄起

商鞅在魏国找不到机会,就去了秦国,在这儿发起了著名的"商鞅变法"。秦国把法家的逻辑发展到极致,迅速崛起。

儒、道、法三家龙争虎斗(上)——大秦帝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相比于其余六国,秦国在最西边儿,地处今天的陕西一带。这个位置战略上特别好,易守难攻,它一边能坐看东边六国互相牵制,一边能独自侵占和掠夺弱小的

这样一种战略位置,基本上只有它打人,难得见到人打它。所以,秦国变法虽是最晚的一个,却后发先至,最终完成天下一统。

说到这儿,你就该明白,为什么百家争鸣的局面,最后输给了法家。

(三)秦朝暴政内在机理

但是,秦国统一天下这件事,却让法家的逻辑走到头儿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变法的国家主要讲究的是战争效率,都是靠掠夺外部来滋养内部,秦国一统天下后,没有外部了,它还掠夺谁去?它的臣民怎么比较军功?

儒、道、法三家龙争虎斗(上)——大秦帝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这种情况下,秦国只有掠夺百姓来滋养朝廷。人们一直知道秦朝暴政,可是却不知其暴政的真正内在机理。所以,只要秦朝的官方思想没改变,秦朝统治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秦帝国二世就亡国了。

(四)法家逻辑的优缺点

楚汉两个势力,开始角逐下一任霸主人选。

儒、道、法三家龙争虎斗(上)——大秦帝国: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帝国官方思想开始转变

楚汉争霸当中,一度占据优势的是楚霸王项羽。但项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就是他想要恢复天下的分封制,并且还真这么做了。

我说他这是错误,不是说分封制不好,而是说到了这个年代不可行了。历史上有些关节点,过去了就回不来了,就像被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来。

项羽分封了天下,对于各个诸侯国来说,法家逻辑又能走通了,因为重新有外部世界可以掠夺了。

可是这逻辑一出来,中国最终还是会再走到天下一统。而且,极有可能还是占了当年秦国那个地理优势的人会胜出。

果然,被项羽分封在了当年秦国地盘的刘邦,没用几年就完成了对天下的统一。

周秦之变这就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节点上。什么关节点呢?那就是,你用法家就能够征服天下,却不能仅仅用法家来治理天下。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喜欢熊大的,可以关注熊大的小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