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力加持汽車,讓車載娛樂觸手可及

上個月初,一汽紅旗、英特爾、東軟2018智能駕艙技術交流研討會在長春舉行,這可算得上是汽車圈裡的一件大事。會上提到的關於智能駕駛艙產品的真正落地量產、未來車聯網技術發展以及軟件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 Vehicle)等話題都對打造更智能的駕乘環境有著深遠的意義。

針對智能駕駛艙技術,我們特地請到了英特爾中國區汽車電子總監張淳,中汽中心CCPC技術顧問何泳岐以及AMS汽車博覽雜誌主編艾華,分別從技術落地、產業發展以及駕乘體驗角度做一次深度剖析。

什麼可以稱之為一輛可以吸引人的車?

現在,車已經成為除了家和公司外的第三生活空間。在車裡我們能夠做更多除了駕乘以外的事情。例如,一家人在外出的路上,孩子可以用後座的顯示屏玩遊戲,或者觀看他最喜歡的4K電影;妻子坐在副駕駛看著新聞或者安靜的聽著音樂……當一輛汽車既擁有著良好的動力性能,又可以充當家人的移動娛樂中心,提高駕駛樂趣時,它顯然更具吸引力。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計算力。

計算力能為我們提供什麼?

“在單位時間內做出的算術題越多,你的計算力就越強。”隨著計算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可以在等長的時間裡完成更多更有效率的事情。駕駛者可以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升級自身的駕駛體驗,更加真實有效地感知車內以及車外的種種行車信息。

計算力加持汽車,讓車載娛樂觸手可及

市場的需求加速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

說起汽車的智能化發展,不能不提的就是汽車駕駛艙的更新升級。過去,駕駛者主要關注是環境和車輛本身。現在,計算力的不斷提高也在推動著汽車發展和變革,即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

人們除了機械性能之外更多的開始關注駕駛員、人機交互這些領域。比如駕駛員監測,包括疲勞監測(操作行為和習慣);監測道路路面情況並預警;以及車內的人機交互等。

計算力加持汽車,讓車載娛樂觸手可及

最新的 PwC 研究表明,到2021 年,互聯汽車技術的年銷售額預計將超過 1300 億美元(1160億歐元)。由於汽車智能化的目的就是為減少人的介入,通過重新塑造車內體驗,汽車製造商和運輸提供商可以讓他們的品牌實現差異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所以智能駕駛艙的出現、技術的更新升級乃至產品的迭代都為汽車智能化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計算力加持汽車,讓車載娛樂觸手可及

技術改革汽車駕駛艙 提升駕駛樂趣

在智能駕艙技術交流研討會上,現場展示了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首款可量產的虛擬化智能駕艙。值得一提的是,搭載了這一智能駕艙解決方案的紅旗EV款車型即將於本月底正式量產。這一智能駕艙平臺是基於英特爾®凌動™車載處理器Apollo Lake,該處理器通過技術改革、升級從而改善了駕駛者的行車體驗。不僅提供強大的計算性能,同時支持多塊屏幕同時使用,且互不打擾;與此同時,支持車載智能座艙體驗以及後座娛樂系統,最大升級用戶的駕車體驗,這也是此款處理器的獨特亮點之一。

計算力加持汽車,讓車載娛樂觸手可及

智能駕駛座艙可以支持通過語音識別接聽電話、聽音樂和操作應用;支持下一代導航、收音機;支持多屏娛樂與後座娛樂系統以及連接移動設備。此外,它可以支持多攝像頭系統,包括車內多功能監控攝像頭及車外環視泊車輔助及前向ADAS攝像頭等,利用ACRN虛擬化技術可以完美支持多操作系統,達到在成本可控的狀況下滿足多工作量及不同安全等級功能隔離的整合。

除此之外,該處理器支持安裝在車頂或頭枕上的車內多媒體系統,並可同時運行6路以上的獨立顯示,可以匹配家庭常用的最高分辨率,既大大降低後座娛樂設計的複雜程度,又為每位乘客提供他們選擇的娛樂內容;顯示器還可以與移動設備或前置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互聯互動,讓乘客從後座可以看到導航畫面或從後排座椅控制收音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