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1941年12月8(夏威夷時間)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率部特混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美國隨即宣佈對日開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在同一天,當日本聯合艦隊特遣編隊偷襲珍珠港的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的南方軍,兵分五路大舉想東南亞各國和西南太平洋眾多島嶼發起了全面進攻,整個東南亞處在熊熊戰火中,在1942年內日本勢如破竹,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佔領了整個東南亞。

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日本南下東南亞,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是為了掠奪資源,因為日本以超快的速度發展日本海軍,急需大量的鐵,鋼,錫,橡膠等等,而東南亞又正好是盛產這些個物資,這裡最重要的一點是,二戰這段時期日本大力的造了很多上萬噸級的戰列艦像大和,武藏等等;航空母艦像赤城,蒼龍,加賀等等。這麼多人軍艦就需要更多的油,於是石油也成了日本南下最重要的因素。(注:本人記得好像忽悠局張局長曾說過大和號可能是燒煤的哦,一條將近7萬噸的戰列艦燒煤的話,那得要裝滿船的煤吧!)

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傳說中燒煤的大和號戰列艦

石油對於日本一個貧油國家來說,就像是被別人抓住小辮子一樣,難受。日美之間的太平洋戰爭歸根結底是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所以日本早在民國初年開始就在我國東北三省尋找石油,那時候東北有張作霖大帥把持著東北,日本的探油之路頗為小心,但是,1928年當日本人弄死了張作霖,1931年少帥張學良又放棄了東北,此時的日本插好時間趁機強佔了我東北三省,還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這使得日本可以放心大膽的在東北尋找石油。

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在中國東北尋找油田的日本人

日本從1931年開始大規模在中國東北勘探石油,一直到1941年整整十年,日本都沒找到石油,於是日本宣佈中國是一個貧油國家(並不是說中國沒石油,只是他們沒找到而已),這也間接的使得日本更有理由到東南亞尋找石油資源。

其實,當時日本已經對滿洲里的礦石進行化驗發現了具有石油跡象直接證據的瀝青,他們也始終相信中國可以出石油,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而已。而且新中國建國後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和黃汲清兩位專家堅持認為東北三省是有石油的。實際上,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就是在當年日本鑽井的附近的地方多鑽了300米就出油了。日本當時打了近1000米,就沒有往下打下去,僅僅300米的距離,也許這300米就是日本人瓶頸。要知道在當時,據日本的報道打一口井的經費相當於造一艘軍艦,這也是日本吃不消的。

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大慶第一口井“松基三井”和鐵人王進喜

我們可以看看大慶油田的描述:大慶油田自1960年開發建設,至2007年,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6.7億噸,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佔同期全國陸上石油總產量的47%,實現連續2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穩產4000萬噸以上,已累計生產原油21億多噸,被譽為"世界石油開發史的奇蹟"。從描述可以看出大慶油田的油是何等的多,這在當時要是真被小日本給找著了,這抗日戰爭還不知道得再打幾年呢!

二戰日本 就差300米就發現咱們的大慶油田!

位於大慶市林甸縣的“北國溫泉”,每天已經有近千名遊客前來冒雪泡溫泉

那麼關於日本在二十世紀40年代左右沒有找到大慶油田,中日雙方專家都怎麼說的,我們中國地質專家黃汲清曾說過:“日本人在東北找了30年沒有找到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700-800米,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

我們甭管什麼理由,當年小日本沒找到大慶油田,儘管他們可能也知道這裡是有油田的,這都實屬萬幸,天佑我中華,可以說真是天意,如果油田被找到,二戰真不知道會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