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擊中民企發展痛點

政策梳理 本報記者 王麗娟

近年來,關於民營企業發展的議題,多次出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貿摩擦加劇,市場上競爭日益劇烈,一些競爭力不強的民營企業堅持不住退出了市場,2018年下半年國企兼併、收購民企的事件也引起了市場的恐慌,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國進民退”的聲音,但這種聲音很快便被高層的發聲打破。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1月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特別強調了三個“沒有變”為市場吃了定心丸,“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座談會上的講話肯定了民營經濟在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對經濟作出的貢獻,對於提振民營經濟的市場信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不光國務院頻頻出臺措施,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力圖破解民企發展痛點。在這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我國的營商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為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前行”是去年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重點,不僅在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持續清理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在減稅方面也出臺了多項措施,這些普惠性的政策對於民企的健康發展效果立竿見影。

對於最受關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2018年也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央行年內三次定向降準釋放7000億元資金,支持銀行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還聯合五部門發文提出23條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措施。前不久又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在貫徹執行中央各項措施的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很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困境。

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助推民營經濟發展的“二十七條”措施。

重慶市印發了《關於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將努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從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瓶頸、強化保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

綜合中央和地方政策出臺的頻率和力度,可見我國從上至下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從目前市場的反映來看,很多減稅降費的措施已經讓中小企業有了較強的政策獲得感,而且很多企業反映我國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在提升,營商環境也在不斷優化,總體來看民企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

不過,由於政策具有滯後性,一項政策從出臺到執行,再到落實,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的吸收消化。更重要的是,一招一式解決不了民企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政策“組合拳”的出擊才是正確方式。2019年,我國還應抓住問題的關鍵,積極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同時在提升民營企業的政策獲得感方面多下力氣,持續加強政策的執行力度,不斷完善現有的監管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