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元聖”伊尹(上)

峰老師上次和大家聊到,伊尹被我們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的烹飪界尊為“烹調之聖”、“烹飪始祖”和“廚聖”。

今天我們來聊聊伊尹他在中醫界的地位。

說起中醫,大家都認為漢代的張仲景是中醫界的老大,被尊稱為“醫聖”。他寫的《傷寒雜病論》是每個中醫學生必讀的教科書。張仲景的方子被稱做“經方”。 在中醫界經常用“一劑知,兩劑已”這句話來形容經方的療效如神。意思是說如果對證,一劑就會有效果,兩劑就好了,當然,這是一種形容,但是見效快也是真的。

中醫“元聖”伊尹(上)

經方到底有多神奇呢?

原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編,中醫博士羅大倫曾講了一個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

他說他剛開始學習中醫時,很用功,非常的勞累,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結果患了一種病,叫早搏,常常心臟跳動六七下就要停止一下,感覺心臟像空轉了一下,有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一段時間,他惶惶不可終日,沒敢告訴父母,去了當地一家最好的大型西醫院,讓心內科主任來給自己治療,用了很多先進設備,查了很多項目,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治療了幾個星期,結果毫無效果。

最後,羅大倫突然想到,自己已經開始學習中醫了,難道中醫對這個就沒有辦法嗎?可見他最初對中醫也是沒有信心的,到最後才想到了自己學習的中醫。於是,他回去翻書,結果翻開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說: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這個“心動悸”就是羅大倫當時心臟的感受。脈結代,是兩種脈象:跳動緩慢,同時經常停止一下的,叫結脈;跳動得快,同時經常停止一下的。總之,只要是經常偷停的,張仲景說就用“炙甘草湯”這個方子來調理。

羅大倫當時心想,能行嗎?東漢時那麼古老的方子,現在還能用嗎?可是,沒辦法啊,當地最好的醫院也沒有辦法了,他只好硬著頭皮,抱著試一試的心情,按照書裡面的要求抓藥,熬藥,喝了半副。結果當天晚上,早搏就消失大半了。第二天再喝了剩下的,早搏就徹底消失了,然後他又喝了幾副,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中醫“元聖”伊尹(上)

“炙甘草湯”就是張仲景的經方,這個故事就說明了經方的威力。現在許多老中醫看病開方,還常常使用“經方”,治病非常靈驗,被稱為“經方派”。

很多人可能認為,張仲景的《傷寒論》裡面的經方當然都是張仲景自己創立的,其實情況卻並非如此。裡面有許多方子,其實不都是張仲景自己創立的。

大家知道,當年敦煌的藏經洞裡曾挖出過許多珍貴典籍,其中有一本書叫《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是梁代陶弘景寫的。陶弘景在書裡面說:“商有聖相伊尹,撰《湯液經法》三卷,為方亦三百六十首。”這些方子,才真的叫經方,其中一百二十首為上品,是補益養生用的,中品一百二十首,是治病去疾用的,下品一百二十首,是殺蟲避邪治療癰疽用的。

但是非常遺憾,這些方子現在我們大部分都看不到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貝,但我們都給丟了,非常遺憾。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部分,就是張仲景為我們留下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經方,當然,其中有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張仲景從其他地方收錄

來的方子。

中醫“元聖”伊尹(上)

陶弘景在書裡面說:張仲景就是根據伊尹的《湯液經法》裡面的方子,寫出了《傷寒論》。

晉朝歷史學家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裡面也說:“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以為《湯液》(即《湯液經法》)”“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

皇甫謐又說:“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即張仲景)、衛汜、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存、葛雅川、範將軍等,皆當代名賢,鹹師式《湯液經法》”。這段話中,皇甫謐羅列了許多名醫,“鹹師式《湯液經法》”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些名醫全部以伊尹的《湯液經法》為師。

元代名醫王好古也曾說:“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家之正學,雖後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清代名醫陳修園也指出:“明藥性者,始自神農,而伊尹配合而為湯液。張仲景《傷寒》、《金匱》之方,即其遺書也。”王好古和陳修園,都認為張仲景的《傷寒論》源自伊尹的《湯液經法》。

中醫“元聖”伊尹(上)

張仲景自己在《傷寒論》序言中也說,自己是博採眾方寫成此書的。張仲景用的很多古方,應該來自伊尹的《湯液經法》。

峰老師上面說這麼多,其實是想告訴大家,醫聖張仲景的許多經方,其實是從伊尹的《湯液經法》裡面的方子演化而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伊尹被中醫界稱為“元聖”的緣故。 “元”就是“最初”的意思,新年的第一天就被稱為“元旦”。 “元聖”就是“最初的聖人”意思。

伊尹中醫界被尊為“元聖”。

中醫“元聖”伊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