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隆冬時節

這家制作“人造肉”的老店裡

擠滿了前來加工食材的鄉親

這家老店由夫妻二人共同經營

前來委託加工的鄉親

看二人忙碌

出成品時大家往往親自動手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所謂的“人造肉”

是對這種黃豆製品的俗稱

相比起豆腐和腐竹

這種食材出現的時間較晚

因為它算是一種膨化食材

需要依賴現代化的機器製作

雖然人造肉的味道很好吃

但基本在鄉村地區流行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正在往機器裡倒黃豆的店主人

她今年53歲

從二十多歲開始

就跟丈夫一起經營這門生意

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每年地裡的麥苗剛露頭

人們進入農閒

夫妻二人就開始開機器忙碌

一直忙到春節前才告一段落

夫妻二人做生意實誠

說話又和氣

所以每天顧客盈門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擠”豆油的機器已頗有年頭

做人造肉用的黃豆

先在這臺機器上榨出豆油和豆餅

一般10斤黃豆出一斤豆油

剩餘的八九斤豆餅做人造肉

豆油能賣七塊錢一斤

人造肉賣四塊錢一斤

過去帶豆子來加工的人多

買成品的人少

現在種豆的人家少了

反而買成品的人多了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這就是壓榨出來的豆餅

在做人造肉的機器沒有出現之前

豆餅一般用作喂牲口用的飼料

現在經過簡單一加工

反而成了人人喜歡又懷念的美味

豆餅要進入另外一臺機器粉碎

然後在攪拌機里加水拌成粉粒狀

進入最後一道工序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擠”人造肉機器需要兩人操作

這邊往機器裡填料後

生料經過電熱絲的加熱裝置

就會擠出來熱氣騰騰

帶波紋狀的人造肉

此時的人造肉已經是熟的了

回家涼調一下就可以開吃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這種老式機器沒自動截斷功能

所以要人拿剪子一段一段去剪

一般輪到誰家了

誰坐在這個位置上

從黃豆到成品

大家親眼看著每一步

這樣吃著也放心

不用害怕裡面放添加劑啥的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中午將近一點鐘

才簡單吃了一碗麵條

孩子們常說父母太辛苦

不讓他們幹了

但他們好像對屋裡的機器有了感情

一入冬不聽見機器響

就渾身不自在

「記住鄉愁」用黃豆做成的“肉肉”才是咱老家的味道

天氣晴好

老伯把剛剛做好的人造肉

搭在院子裡晾曬

他的孫女還小

但已經喜歡上了這種美味

對很多離開家鄉的遊子來說

人造肉的味道

往往就是鄉愁的味道

吃一口越嚼越香

這種比肉還香的感覺

總讓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