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黄色,是一种辨识度极高的亮色,给人轻快,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同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黄色也是一种争议极大的颜色。在中国人意识中黄色至今仍是一种代表着美好、圣洁不容侵犯的颜色。但黄色在西方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在英语文化里,黄色英文单词又寓意着淫秽的、忧郁的、病态的、令人讨厌的等涵义。成吉思汗西征和义和团运动曾令白种人心惊胆寒,因此他们诬称黄种人为“黄祸”……即使黄色具有诸多争议,黄色仍然是古今艺术家偏爱使用的创作用色。


第四期,高贵典雅or邪恶污秽?让我们了解黄色到底代表着活泼还是邪恶?

MON

01


帝王的专属颜色

古人认为,大地是生存之本,人们靠天吃饭,从土地中获取食物。于是,土地便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神明。这种思想贯穿了整个农耕时代。

五行说法中,土在中央,是中央正统方位。土地之色为“黄”。这种说法正好应和了古代的崇地说。所以,“黄”便被视为了中央之位,这也是黄为尊色的本源所在。

yeah~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yeah~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yeah~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庶人不得服赭黄。” ———《元曲章》

可见,黄色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象征着皇权、辉煌和崇高,且黄色是帝王独有的专属颜色。自秦始皇之后,黄成了皇家主色。

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时期,曾经下令只有天子才能身着黄色衣服,其他公卿士庶都不得逾越此令,这也是最早将黄色据为皇家所有的诏令。至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朝统治者进一步加强对黄色的独霸。以至从宋代起,黄色被皇家垄断。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 乾隆皇帝朝服像,郎世宁,1688-1766

为了彰显皇家地位的至尊无上,从宋朝开始,帝王之都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为顶。此后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用。


MON

02


最昂贵的金色油画


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导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用大量金色创作出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油画。

为什么我们在讲黄色时却想先讲近似的金色呢?可能是因为克里姆特在他的“黄金时代”创作出了让世界都沉醉的《吻》,他的金色绘画风格极具争议却又备受关注,而金色也是一种明度更高的黄。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The kiss,Gustav Klimt,1908

克里姆特偏爱使用大量的金色表达画中的物欲感,在他的艺术巅峰期创作了著名《吻》,这也是他对金色最迷恋的时期。

黑色的背景撒满金箔,一位男子急切地拥吻一位美貌年轻女子,他们被金色的包裹,男子衣物上的方块象征男性的方正刚强,女子衣物上的圆圈象征女性的温润柔软。衣服的边缘线条很模糊,悬崖和背景的分界线条也很模糊,失掉空间感的平面效果,展现了他的装饰艺术趣味。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Gustav Klimt,1907年

克里姆特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MON

03

明亮而疯狂的用色

提到梵高,大家都会想起他那幅著名的油画《向日葵》,大胆的用色让他一举成名。梵高早期的画作偏沉闷、昏暗的风格,但自从他1866年赴巴黎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他的画开始变得明亮和而色彩强烈。

这个疯狂的艺术家后来竟为了绘画割下自己的耳朵。传闻梵高画里标志性的黄色可能是导致其患精神病的元凶。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梵高自画像,Vincent van Gogh,1887

一篇题为《论梵高与颜料铅中毒》的论文提到,梵高使用的主要颜料,尤其是“铬黄”,可能是造成他患病的原因:“梵高的厚涂颜料技法要给画作上许多层厚重的颜料,他在调色时用了许多含铅量极高的颜料,这些颜料毒性相当高,使用过度会有铅中毒的危险。”

如果“铬黄”的毒性真能逼疯一个人,那当梵高把一整管颜料挤在嘴里的时候,他应该朝癫狂走了一大步。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夜晚露天咖啡座,Vincent van Gogh,1988

1888年,梵高从巴黎一路向南,为了寻找他脑海中的明亮色彩和恰到好处的光线,他来到阿尔勒。明艳的黄和深邃的蓝,是梵高作品中最常见的色彩,也是他的挚爱。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游走在阿尔勒,你也不由自主地被这些颜色所吸引。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向日葵,梵高,1888-1889

他画下了《向日葵》,定格了阿尔勒医院方庭的金色时光,在钟爱的咖啡馆中他描绘着内心狂野的张力,他仰望辰星,度过了生活中最后的时光。


MON

04


色块强迫症


到了工业时期,画家们的用色开始越来越大胆,在绘画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科技性元素。

同时身为设计师,摄影师,印刷工,版画家、教育家和诗人的约瑟夫·亚伯斯,他却作为抽象画家和理论家的作品被铭记在心。他采用非常有纪律的构图方法。其中最着名的是数百幅组成该系列的绘画和版画:《向方形致敬》。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向方形致敬系列,Josef Albers,1959

“对色彩的感知是具有欺骗性的,我们可能会把两种颜色弄混,或者将同一种颜色认作不同的,色彩的改变就是身份的改变,而这色彩的游戏正是我研究的主题。” ————约瑟夫·亚伯斯

在这个始于1949年的严谨系列中,亚伯斯探索了嵌套正方形的色相互作用。由多个方形单色色块等距内缩营造出纵深变化空间感等视知觉,以方形格式四种不同排列方式之一嵌套在一起。他使用调色刀作画,并经常在作品背面记录使用的颜色。每幅画由三个或四个颜色固体平面组成。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向方形致敬系列,Josef Albers,1959

同类色系列是对于单一颜色的研究,这一系列中,以黄色为主的作品最为瞩目。年轻时的亚伯斯读到过歌德所写的:“黄色之于我们,有温暖舒适之感。绘画中亦如此,这是一种色泽明亮、充满活力的颜色……我们的眼因触及这种颜色而喜,从而心花怒放,情绪激昂,心底立刻泛起一股暖意。”

那么每个人看到的黄色都是相同的吗?约瑟夫·亚伯斯认为实质上颜色(知觉)会基于个人感受和环境所改变。

MON

05


宇宙感的盛大装置

在现代生活中,黄色不再具有非常强烈的争议,它成为了很多艺术家表达艺术概念的常用色。以其视觉艺术著称的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他也极爱用黄色作为媒介传达他的观念。埃利亚松运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媒介创作出了一系列沉浸式艺术公共项目闻名世界。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道隐无名 》The unspeakable opennes of things,2018


埃利亚松在北京红砖美术馆举办的“道隐无名”中运用了大量黄色的强光,创造出干冽光明的镜像太阳,装置的镜像和黄色渲染,让人们如同置身宇宙的壮阔中。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单色房间》系列,Olafur Eliasso,1997

在《单色房间》中,我们只看到一种颜色。灯光的波长处于可见光谱的黄色范畴,因此房间中的一切都被纳入到黄色之中。正如黑白相片也包容着渐次的灰色,这一黄色空间将绿衫及紫鞋融入单色光场域,其中包容着由黄入黑的丰富过渡。


艺术史上的小黄图


▲《单色房间》系列,Olafur Eliasso,1997

身处这一单色空间,人们的体验绝然不同,然而最为明显的影响是使得人们真切地意识到:人的认知是后天习得。换言之,人们会意识到表象认知的过滤作用,意识到我们的视觉并不客观,同时我们具备在不同的光线下审视自身的能力。

既象征崇高,又象征邪恶,还可以表达暖意的黄色,可以说是诸色彩中具民族特性和争议的一种色彩了。当看到黄色的艺术品,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黄色在你心中是怎样的色彩?欢迎留言区分享你对黄色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