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龙袍,就是古代皇帝的朝服、礼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龙袍又叫龙衮,大家最熟悉的明清两朝龙袍的基本特点是盘领、右衽。其实龙袍并不全是黄色,今天,小编为您带来明朝清朝两朝出土的龙袍文物,来看看哪个朝代龙袍更好看吧!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这是出土于1958年万历皇帝定陵的有翼三眼龙、对襟、窄袖藏式洒线绣龙袍,这可是万历皇帝穿过的真正龙袍!可以看出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等等。在图案的构造和组织上也很有特色,除传统的行龙、云龙之外,还有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这是珍藏于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万历龙袍复制品,实物出土于万历皇帝棺内。许多人认为黄色龙袍是帝王标配,其实在明朝,这种服装只在一般性的仪式上穿用。在不举行仪式的时候,皇帝的常服则是青色或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出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如图这件红色龙袍十分华丽霸气。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这是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复制品,也珍藏在南京云锦博物馆。顾名思义,十二章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这是前段时间在英国伦敦被拍卖的乾隆皇帝龙袍文物,我们在痛惜文物被掠夺的耻辱时,不难发现清朝时期的龙袍 制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是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或衣服的色彩上,都有十分严谨苛刻的规定。譬如,江宁善于织金妆彩以及倭缎、神帛的织造;苏州的缂丝、刺绣工艺最精;湖丝的品质最为优良,如绫、罗、纺、绉、绸等多由杭州织造。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最后,龙袍上的纹样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绝对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些纹样多限于皇帝服饰之上,其他皇宫贵族服饰上均不可有此纹样,所以说纹样是鉴定龙袍的最好方法。《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详细记载对龙袍的要求:"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明清两朝龙袍出土文物对比:谁更符合您的审美、更胜一筹?

您觉得明朝清朝的龙袍谁更加华美、谁更能体现传统工艺之繁复精巧?欢迎发表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