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獨立真的好嗎?花時間做,還是花錢買?自己先開價,還是讓對方先開價?做管理,“人脈”做的很重要嗎?如何讓自己“更值錢”?

相信這些問題,總有一個困擾著你,通過《人人都是自己的CEO-5分鐘商學院》這本書你會幫你找到心中的答案。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作者劉潤是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海爾、百度等眾多企業的戰略顧問,本書得到雷軍、吳秀波、羅振宇等人擊掌力薦,共分為4部即個人篇、商業篇、工具篇、管理篇,小編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努力按捺住自己的激動的心情,冷靜分期陸續為大家分享,歡迎參與討論與關注。

一 圖書館的故事:你可能連杯子都要換掉

大英圖書館建了一棟漂亮的新樓,準備整體搬遷過去,但是由於圖書太多,巨大的工作需要花費大概350萬美金,如此巨大費用讓館長傷透腦筋,這時有位年輕人對館長說:“我來幫你搬書,只要150萬美金。”年輕人在報刊上刊登了一則消息:從即日起,本館向市民提供免費、無限量的借閱圖書服務,條件是從老館借出,還到新館去……年輕人把“搬書”的思維模式,轉換為“還書”思維模式,結果花了不到一半的錢,自己也因此成人百萬富翁。

這就是思維轉換,即改變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我們只想發生較小的變化,專注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即可,比如把杯子倒空,但如果想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那麼就需要思維轉換,可能連杯子都要換掉。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那麼怎樣才能打開已經生鏽的思維轉換的開關?有兩點:

1. 多讀書,多交友,多外出旅行

多讀書與多交友無需再解釋,關於“多外出”小編想起友人講過的一則意思的故事: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時值元宵節,在客棧溫習時感到疲憊與空泛,實在坐不住就外出瞎逛,路過一大戶人家懸出燈出題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不會答,但是記下來了。到京後誰知主考官所出之聯竟然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筆就以招親聯作答,得中進士。(別以為故事就這樣完了,驚喜在後面)

衣錦還鄉時發現那招親聯居然仍未有人應答,王又以京城考題聯作答應中,白撿了個漂亮媳婦!這故事告訴我們,劉潤老師說的“多外出”是有深刻人生道理的!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2. 把自己的腳放進別人的鞋子裡

美國作家蒙德卡佛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把你的腳放進我的鞋裡試試》,說的是一種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感同身受的思維方式。

二 獨立是不成熟的表現,那麼成熟模式圖是怎樣的 ?

作者劉潤老師認為,獨立是不成熟的表現,為了佐證這個觀點,其引用了影響劉潤老師一生的史蒂夫-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若干觀點。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柯維表示:依賴顯然不成熟,獨立其實也不成熟。只有基於彼此優勢的互相依賴,才是真正的成熟,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再到互賴期,總共經歷了兩個階段和七個習慣。

三 兩個階段七個習慣

從依賴到獨立的“個人成功”階段。該階段第一個習慣是“積極主動”那麼如何獲得積極主動權?

※※ 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給自己思考的世界:如當別人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你要把“不可能”回應脫口而出改為,給自己30秒的冷靜時間,它能幫你從情緒手中一把奪回選擇權,然後交給理性和價值觀。

※※ 用積極的語言替代消極的語言:多用“我能夠選擇不同的做事風格”,而不是“我就是這樣做事。”

※※ 減少關注圈,擴大影響圈:

有人關心自己的事業、健康、甚至世界局勢,這是他的“關注圈”,但是關注圈中有些事是個人無法影響的,比如他決定不了誰當選美國總統。而關注圈中那些個人可以影響和控制的小圈子就是“影響圈”,如何做?比如小編所在的城市深圳房價,個人不能影響它,但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提高能力,多出好文、爆文,賺更多的錢;比如你不能影響老闆的壞脾氣,但是可以學習向上管理,增強有效溝通等等。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從依賴到獨立的“個人成功”階段。該階段第二個習慣是“以始為終”,----別把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錯了牆。

什麼是以始為終?舉個例子,比如小編要有建造一座大樓,要怎麼開始?總不能大喊一聲“ 兄弟們,給我上!”吧?,首先要先設計,我要建什麼樣的樓,知道目標結果是什麼,然後再出施工圖、備案消防等等,最後安排施工隊開幹!那怎樣才能養成“以始為終”的習慣?注意三件事:

※※ 確定目標:很多人面對複雜的環境,常常迷失了自己,比如小編,以前比較迷茫,現在的目標就是認真讀書,好好寫作,奉獻自己的有用價值後,再順帶賺點報酬。只有確定自己的目標,然後才能堅定的追尋目標!

※※ 堅持原則:企業家王石是很有原則的人,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常常一個人坐在帳篷裡積蓄體力,隊友招呼他出來看風景而不顧,他說:外面的風景很美,但是我更想到達山頂,因為山頂有更美的風景!

※※ 做好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就是預備、做好計劃,所以做好計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從依賴到獨立的“個人成功”階段。該階段第三個習慣是“要事第一”---我不忙,我只是時間不夠。

你是否會跟小編一樣,每天睜開眼睛,都像是在打仗,應付學習、工作、生活,疲於奔命,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一大推微信、郵件沒回復,老闆有扔來棘手的“地雷”,你困惑於怎樣“排雷”?當別人說,放鬆一些,“讓靈魂跟上自己的步伐”,我們還是會說:“算了,我還是先跟上時代的步伐吧!”

這是典型的“救火隊員”!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減少“重要且緊急”的事項。怎麼做?四個字“要事第一”,先看下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圖”,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史蒂夫-柯維以“輕重”為一個維度,以“緩急”為另一維度,構建了這個二維四象限圖--時間管理矩陣。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

比如突如其來的公關危機,再比如小編的在高速路上歡快的飛馳,突然車爆胎了。這個象限的事情是我們焦慮的來源,如果發生了,只能是動手去完成,搞定一個是一個。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比如小編現在每半年就要去做一次全身體檢,每週至少運動兩次,每次不少於1個小時。因為不緊急,這些事情常常一拖再拖,直到變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小編之前所在公司,很多大客戶就是日常疏於溝通和維護,最後他們轉投別的競爭對手的懷抱!

“要事第一”原則,其實就是儘量優先地把時間花在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

比如小編郵箱、手機經常收到各種打著“就在剛剛,快看……”及“緊急通知”之類的信息,這些事情也許緊急,但並不重要,比如有一些不重要的活動,有的人可能不好意思推託,其實不必編造各種理由,只需真誠且堅定的說“謝謝,我去不了”即可。

為什麼沒有時間做第二象限的事情,因為第三象限的事情做得太多了。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

比如跟同事無休止的聊八卦、沒日沒夜的“追劇”……

要事第一,就是主動幹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拒絕大部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直至減少到小於15%,這樣就可以把65%-80%的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並且把焦慮之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減少到20%-25%,達到“忙,但不焦慮”,當你掌握了時間管理矩陣的精髓,就可以像比爾蓋茨一樣:我不忙,我只是時間不夠!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上面講的是從依賴期到獨立期的三個重要習慣,下面開始講從獨立期到互賴期三個重要習慣

第四習慣“雙贏思維”---你我都要贏,否則就別幹

交易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雙贏思維就是通過合作,雙方都能獲得價值,如果一方賺錢建立在對方損失的基礎之上,是行不通的。雙贏思維是一項艱難的思維轉換,但是它會徹底提升一個人的格局,鷹有時候會飛得比雞還要低,但雞永遠不可能飛得比鷹高。怎樣修煉雙贏思維?其實就是要不斷提高境界和格局。

第一, 雞的境界是“我要贏,更重要的是你要輸”,這是典型的“打敗你,我就贏了”

第二, 雀的境界是“我要贏,如果因此你輸了,別怪我”,比如小編之前的公司經常碰到這樣的例子:我的產品是好產品,買不買你自己決定,買完之後用得上,挺好,用不上,也不關我的事,我的任務就是“把產品賣出去”。

第三, 鷹的境界是“你我都要贏,否則就別幹”,這樣的境界,是建立在充裕心態上的,對於那種“因為你損失,我才獲益”的合作方式,即使放棄,一方也不會餓死。

第五個習慣“知彼解已”---先理解別人,再被別人理解

雙贏思維的前提,是理解別人,而理解別人的前提,是傾聽,那麼怎樣才能養成知彼解已,有效傾聽的習慣呢?

第一, 戒掉“自傳式回應”

所謂自傳式回應,就是隨便接過來一個話題來,都能自己談半個小時,小編以前做部門領導時,經常犯的事情就是,下屬彙報項目遇到的難點,剛剛起來個頭,我就“語重心長”的說“項目問題我知道,但是根據我的經驗…… ”,然後就噼裡啪啦說一大堆道理。

自傳式回應,把自己放在溝通的中心,阻礙自己聽,也阻礙自己理解別人,著實不好。

第二, 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心理解

就像一個女孩子說“你是個好人”的時候,基本上代表你們之間沒有發展機會了,意思是要用心理會對方的話外之音。

另外我們要訓練自己用眼睛對懂對方的“肢體語言”,比如雙方交叉,拇指打轉,某種程度上表示不耐煩;雙方抱臂,向後緊靠,很可能是代表抗拒;上身僵硬直立,淺淺就坐,這代表緊張。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第三, 移情聆聽 再給出建議

意思就是把心放在對方身上,先感受到對方的快樂、憤怒、痛苦、激動,然後聆聽,然後給出建議,這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態度,是知彼解已的關鍵。比如“我猜你現在的感受是……”“你的意思是不是……”

第六個習慣“統合綜效”

先看一個例子,每年秋天大雁都要往南飛,會排成“一”或者“人”,這是因為“一”或者“人”編隊飛行更省力,大雁扇動翅膀時,會在後方帶起一股上升氣流,後雁還會接替它的位置,輪流休息。科學家分析,這樣的隊形,飛過的距離要比單隻大雁飛的距離要長73%。

這就是“統合綜效”,即通過創造性合作,實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即找到“1+1>3”的第三方案,那麼如何尋找這種基於創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呢?劉潤老師給出三個建議。

第一, 尊重差異,感激多樣性

我們要理解,眼中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而是真實世界在我們心中那面鏡子上的投影,鏡子不同,世界的投影也不同,所以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觀點、價值觀一致),相反應該尊重觀點的差異性。美國是最提倡“允許觀點多樣性”國家,才有產生那麼多偉大的公司,比如上下級之間甚至不容許同一所大學畢業,以免觀點、價值觀過於相似,而不同性別、民族、信仰、專業的人同時存在,才有助於整個團隊充滿差異性和創造性,激發奇思妙想!

劉潤《人人都是自己的CEO》(1):高效能人士有哪些優秀習慣?

第二, 從報仇,到妥協,到合作

最差的合作就是“報仇”,導致的結果是1+1=0.5

妥協,就是雙方各讓一步,結果就是1+1=1.5

合作就是“我幫你,你也幫我”,結果就是1+1=2.通俗點就是“有錢一起賺”。

第三, 共享目標,創造性合作

從合作到創造性合作的的秘訣是:找到共享的目標,有個精彩的案例:瞎子看不到路,瘸子走不了路,兩人都寸步難行,如果大家的目標不是彼此嘲笑,而是走路,以走路為共享目標,瞎子把瘸子背起來,瘸子為瞎子指方向,大家就可以去到很多地方。

第七個習慣:把優秀變成一種習慣—不斷更新

武俠世界中有輕功、點穴、吸星大法等絕學,劉潤老師覺得最不靠譜的是吸星大法,因為它違反了

“時間律”,什麼是時間律?就是有些東西只能用時間去換,比如你花一個億也買不來騎自行的技能,但是可以花三個小時去練習掌握它。

習慣,就是符合時間律的典型,那麼怎麼做才能把優秀變成習慣呢?史蒂夫-柯維提出從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四個方面,對自己“不斷更新”。

第一, 身體。身體訓練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飲食健康、充分休息、定期運動,。

第二, 精神。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斷訓練,小編分享一個方法,就是多嘗試“要努力跳一跳才能完成以及咋一看完不成”的事情,以此來磨礪自己的精神力量。

第三, 智力。提高智力的方法有多讀書、多寫作,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像小編自己的,慢慢的已經感覺到“寫作”,是一項對“倒逼自己去提升智力”的方法,因為寫作的過程,你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要不斷提煉自己的思維邏輯、還有不斷吸收別人的“精彩之處”。

第四, 社會/情感。

你能給與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人脈,不是那些能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所以持續給予價值,是積累,更新人脈的的唯一方法,請記住以下兩個公式:

人脈=給予-索取

胸懷=付出-回報

本文最後總結:要把邏輯上認同的東西訓練成習慣,習慣指導一生---從狹窄的5%跨到廣闊的95%。

一些人做起來彆扭的事情,另一些人卻覺得很自然,這就是習慣,在人的行為中,只有5%是由思考腦中的邏輯驅動的,還有95%是由反射腦中的習慣驅動的,養成好的習慣,不但可以“做自己”,而且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從本質上講,就是把思考腦中的邏輯,通過反覆訓練,變成反射腦中的習慣,然後用習慣指導一生。


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發表評論。

如果你喜歡本答案的話就點贊或者好評,真誠感謝你。

如果想要更多關乎讀書心得、職場技能提升與乾貨,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今日頭條私信發送“職場”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