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裡流行的“心臟病救命法”是真的?

朋友圈裡流行的“心臟病救命法”是真的?


專業醫生點評:基本都不靠譜!

這幾天,我國大部分地區迎來降溫,部分地區大雪紛飛,這大大增加了心臟病的發生率。隨之而來的,便是微信朋友圈被一則帖子頻繁刷屏:“告誡50歲以上的爸媽,睡眠時劇烈胸痛,立刻口含十粒複方丹參滴丸,或者硝酸甘油2片,或者阿司匹林3片嚼服!接著聯絡急救中心,然後坐在椅子上或沙發上等候救援,千萬別躺下。”

帖子內容落款“心內科醫生”還強調:“看到的人,不要光點贊,能轉發10人,肯定或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救回。願天下父母都能因你此舉而健康平安!”

面對這個“救命”的方法,轉還是不轉?這些到底是“真相”還是“謠言”,按照微信裡的方法進行操作,是不是靠譜呢?對此,12月25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心血管內科醫生。

50歲以上中老年才患心臟病?

朋友圈裡流行的“心臟病救命法”是真的?



遼寧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五病區副主任趙宏偉說,心肌梗死是因為在心臟冠狀動脈中,已經存在粥樣硬化斑塊,當斑塊發生破裂後,導致急性血栓形成,引發心肌缺血壞死。

那麼,只有50歲以上的人,才需要注意心臟病嗎?趙宏偉說,這樣說不夠專業,心臟疾病雖然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年輕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加之吸菸、熬夜、嗜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心臟疾病趨於年輕化,他就曾遇到一名17歲的男性青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所以,關注心肌梗死,不能僅限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

劇烈胸痛就一定是心臟病嗎?

趙宏偉說,在睡夢中突然劇烈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心肌梗死的表現主要是胸骨後鈍痛,時有“壓榨感”,一般較劇烈,難以忍受,但同時也有許多其他疾病也為胸痛表現,而且治療原則上與急性心肌梗死完全不同。

這些疾病也容易引發胸痛:

趙宏偉表示,急性肺動脈栓塞的主要表現也為胸悶痛,持續不緩解。而主動脈夾層的表現主要是胸骨後或後背部劇烈疼痛,偶為撕裂感,疼痛瞬間達到頂點,難以堅持。部分患者因為肺炎、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炎、肋骨骨折、心包炎等疾病,也可以出現劇烈胸痛,這些疾病的治療與急性心梗完全不同,一定要診斷明確後分別對待。

吃那三種藥能救人一命?

朋友圈裡流行的“心臟病救命法”是真的?


微信中所說的藥物,胸痛的時候服用,一定是有益的嗎?

趙宏偉表示,複方丹參滴丸,目前把此類藥物作為緩解心絞痛的藥物,尚無任何可靠證據證實它可以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硝酸甘油是改善心絞痛症狀的常用藥,但不能緩解所有缺血性胸痛,更不能延緩心梗發展過程。它的常規用法也是0.25-0.5mg舌下含服,而非初始就服用2片。如有嚴重的心肌梗死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往往伴隨嚴重的低血壓狀態,此時服用硝酸甘油會使血壓更低而危及生命。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本身應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沒有錯。但如果是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胸痛,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主動脈夾層破裂出血,或導致急診手術中不能有效止血,引起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在沒有明確胸痛病因時,切忌胡亂服藥。

偏方食療對心臟病有效?

關於民間流傳的各種偏方食療,趙宏偉說:“如果有明確的冠心病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目前甚至是藥物都不可能有逆轉的作用,僅僅可能會穩定斑塊,延緩病情的發展,更何況這些食療了。”

坐著對心梗患者更有益處?

網文中提到,“坐在椅子上或沙發上等候救援,千萬別躺下”,這種說法準確嗎?趙宏偉說:“少部分心梗患者,因為心衰發作,不能躺下,只能被動採取坐姿或半臥位的體位。但對於絕大多數心梗患者,一般建議臥位或半臥位。因為躺著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體力消耗,減少心臟負荷。另外,有些病人心梗時血壓低,如果強制採用坐姿,反而會使腦部供血減少,發生急性腦梗塞等併發症。”

發生胸痛該怎麼辦?

趙宏偉建議:

1.第一時間撥打120,然後給子女打電話,最好能聯繫上認識的醫生,聽從醫生的指導,千萬別盲目用藥。

2.在不知道疾病輕重的情況下,避免自己打車到醫院,否則可能在途中發生危險。

3.如果沒有明確的氣短,可儘早臥床,減少緊張情緒,以最大程度減輕心臟負擔。

4.有吸氧條件的,應該立即吸氧,同時最好監測血壓變化,待急救車到達後將血壓數值提供給急救醫生。

5.血壓低或不知道血壓值,但有頭暈、眼前發黑的症狀,應慎用硝酸甘油。在家中不能確定是否為心梗時,阿司匹林也不要急著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