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真的越稀缺就越貴嗎?

CBD核心區域,35.5%的綠化率,交通通達,地段優越、緊鄰ABCD小學,閃閃發光河盡收眼底......繁華與自然兼得,智慧與美貌並舉(跑題了哦!)。總之,XX樓盤十分稀缺,此時不上車,您的全款就要變首付了!這麼有價值的房子,您不買呀,以後肯定後悔!

耳熟嗎?這麼好的房子,估計價格也不菲!但是房子真的是越稀缺就越貴嗎?

房子真的越稀缺就越貴嗎?

什麼是「稀缺」性?

曼昆的是這樣解釋的:「稀缺」性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於人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也即指資源的有用性與有限性。

人類消費各種物品的慾望是無限的,滿足這種慾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而隨意取得,稱之為自由物品,如陽光和空氣;但絕大多數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為獲取它必須付出某種代價的物品,稱為“經濟物品”。

正因為「稀缺」性的客觀存在,地球上就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的慾望與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研究任務就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抉擇,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土地、勞動、資本品如機器、技術知識)來生產各種商品,並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進行消費。

「稀缺」和經濟學解釋完了,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2009 年,至今不知身份的中本聰設計了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比特幣。根據設計,比特幣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 2100 萬個。當它作為一種數字貨幣逐漸被廣泛接受。2010 年 5 月,一名程序員小哥花掉 1 萬枚比特幣,買到 2 個披薩。到 2017 年 12 月,1 枚比特幣的價格就超過了 1.9 萬美金。彼時,連中國大媽都是堅定的“區塊鏈”擁躉,催生了凌晨3點不夜群。

總量恆定的「稀缺性」都是支撐很多人不斷看漲比特幣的重要因素。只是很可惜,在過去一年中,數字貨幣價格不斷下跌,4000 多美元的價格,使得很多人放棄了對其「稀缺」的堅持,也放棄了對“區塊鏈”信仰。

稀缺品從來受到追捧。可什麼才是有價值的「稀缺」?「稀缺」從來都是以人為本,萬物的名字由人取,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

在《三體Ⅲ·死神永生》中,身患絕症的雲天明買下一顆星星送給了暗戀著的大學同學程心。此時,居住在這顆星球上的外形人一定是一臉懵逼!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就被地球人賣了。

送星星,或許在21世紀的今天,並不是一個荒唐和無厘頭的玩笑。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也曾公開售賣過星星。也許你可能會對這個禮物心動,但由於語言溝通的障礙與地理位置的遙遠,你確定能用的上嗎?

比如這樣講:我們在八萬億光年之外發現的一顆巴拉巴拉星,十分的美麗和稀缺,現在只要988(人民幣),您就能擁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星星呦!哈哈哈,您當我幼稚園沒畢業是吧?

或許只有當「稀缺」遇到「需求」時,「價值」才能湧現,也或許一直沒有答案。就像在樓市投資裡,只憑借「稀缺」的投資思想做決定,您或許就要好好改進一下了,畢竟誰都不喜歡抄底抄在半山腰,這比閃了老腰還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