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韩信中国历史上军事谋战派的代表人物。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与彭越、黥布并称为汉初三将。韩信的一生从未有过败绩被后人尊称为"兵仙""战神"萧何用"国士无双"四个字评价韩信。刘邦说道:"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楚汉战争中韩信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横扫了整个黄河以北。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后人说道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天下。然而韩信最后却落得的夷三族的悲惨下场。

有人感叹韩信的一生。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其实韩信的人生悲剧和他自身的性格密不可分。正如太史公所言,韩信身上存在两大问题。恃才傲物、不识进退。

为什么韩信并不自立为王?以韩信之才自立的希望应该是非常大的。常言道:侍君如侍虎,自己当老虎不是更好。

韩信当初在项羽军中怀才不遇,愤然离开,但是有一腔热血,需要释放,只得从军刘邦军中,开始不得重用,但是金子注定发光,韩信发现了他,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

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被萧何推荐给刘邦之后,韩信迅速凭借他的军事才能折服刘邦,很快就掌管大汉的兵马。之后,韩信就凭借他的战法,先后帮助刘邦统一了全国,包括最后,垓下之战打败项羽,导致项羽乌江自刎。最后统一全国,建立大汉,刘邦为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并解除兵权,但是最后难逃一死,以谋反的罪名,贬为淮阴侯,最终被萧何骗至长乐宫,密谋杀死,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应该知道自己功高震主的后果,那么为何韩信还是死了?

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1、功高震主啊,虽然是吕后跟萧何执行的这个计划,但是没有当时的汉高祖刘邦的授意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在长乐宫,所以刘邦肯定担心韩信谋反,所以杀之。

2、吕后的谗言,吕后跟韩信的关系很是不好,吕后一心想除去韩信,韩信也是。所以吕后就经常进献谗言,更加让刘邦要除去韩信。

3、萧何助力刘邦或者说吕后除去韩信。萧何作为跟随刘邦的元老级人物,他很会揣测刘邦的心思。他知道刘邦想除去韩信,不如他自己再去助一把火,他就去欺骗韩信,将韩信置于死地。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会像韩信一样遭到刘邦的猜忌。

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韩信,本可以急流勇退颐享天年,可是他太自负(太自卑),一生都好面子。他只需要表扬,只需要漂亮话好听话,只需要鲜花掌声,只需要虚荣心的满足——这就是真实的韩信。可是,在那样的乱世,在那么险恶的官场,他一生都以面子来保护自己脆弱而可怜的自卑,却又以面子的反作用力伤人无数,以至人所厌之,又忌其才能,故四海之大,无处容身。那么,韩信死,就成为一种必然。

如果韩信不自卑,就不会自负。如果韩信不自负,就会是个正常的健康的心态,就不会做出这么多出格的事情,虽未必称王,至少,能保全性命。

士为知己者死,古人真的看得那么重么?假如放在现在又会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