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寶馬,才是舒服哥的第一選擇!

猩爺對最近李舒服大叔的評價就是“無論買奔馳,買沃爾沃,李書福圖的就是個吉利!”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有一個內幕,李書福在收購奔馳股份之前,最想收購的其實是寶馬,戴姆勒只是一個B選項。舒服哥最中意的還是寶馬品牌以及其在電動車上的領先技術,畢竟寶馬純電動系列的I8、I3都已經上市好幾年了,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而奔馳的純電動車系EQ還沒有真正投產呢!

此外,奔馳已經與北汽在新能源車上率先合作,共同面對雙積分政策,可以說收購戴姆勒並不是上佳之選。

如能與寶馬的MINI電動車項目合資,將是惠及彼此最好的選擇,既能持有寶馬股份,又能與寶馬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依靠MINI的強大品牌力,以及兩家的實力,勢必是一件雙贏的合作。

但在一個重要時間點上,吉利、長城、寶馬、戴姆勒之間發生了一個極為詭吊的“巧合事件”: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2018年2月22日,外媒爆出掌科萬特家族長子——斯特芬·科萬特(Stefan Quandt)正式繼承母親的全部寶馬股份,持股25.83%,價值134億歐元,成為寶馬最大單一股東。而他所持有的股份也足以“抵禦”寶馬被外界收購的風險。

緊接著:

2018年2月23日,寶馬和長城確認共同建立合資公司,生產MINI的電動版本。

2018年2月24日,吉利耗資收購戴姆勒9.69%股份,價值72億歐元,成為戴姆勒最大單一大股東。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在寶馬MINI電動汽車合資項目上,吉利是很積極的一個車企,寶馬卻選擇了吉利的死對頭——長城,並且防禦性的將股權集中。這其中又有什麼奧秘呢?

這和寶馬的科萬特家族股權有關。

科萬特家族雖然共同掌握寶馬46.6%的股份,但股權在科萬特內部已經分割,已故母親喬安娜·科萬特持有16.7%股份,兒子斯特芬·科萬特持有9.13%,女兒蘇姍·克拉滕預計持有股份12%以上。從單一股權人來看,最大股權人是母親喬安娜的16.7%的股份,約為86億歐元。

如果,李書福拿出90億歐元以上額度去收寶馬股票,就會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由斯蒂芬出面全權繼承母親16.7%股份的原因,是一種警惕性的防禦,因德國政策要求,收購一家德國企業需要佔股份75%。斯蒂芬持有的25.83%股份,正好避免了野蠻人式的收購,第二點,如果無法收購,家族作為行動一致人,46%的股份足可掌握主導性投票權。

這就是說,寶馬提前對李書福的收購行為進行了防禦性措施,表明科萬特家族是不歡迎李書福的。

猩爺梳理了2月22日-24日發生的事件認為:

1.李書福有意取得寶馬最大單一股東身份,科萬特家族為避免最大單一股東身份被奪,將已故母親16.7%股份給了兒子,達成最大單一股東。

2.寶馬為表明自己的厭惡,和抗拒“野蠻人”的決心,宣佈與吉利最大對手長城成立合資公司,生產國內口碑極好的MINI品牌,還是電動的。

3.李書福眼見寶馬最大單一股東身份無望,被收購方又投身對手懷抱,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奔馳,成為了最大單一股東,向外界宣示自己的強勢。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李書福為什麼會急於與德系三強在新能源車上建立合作?因為在現行的國內車企“雙積分”制度下,每個車企都面臨著嚴峻的積分任務!不然就要花錢向其他企業買分!

戴姆勒只是備選,李書福想收購的其實是它!

舉個例子,長安2016年積分為負22萬,一分為5000元計,單就積分而言長安就需要花11億人民幣購買所缺積分。而雙積分到今年愈演愈烈,已經有44家車企無法達到雙積分要求。吉利現在雖無積分之憂,但與國際大廠合作生產電動車,才是最佳之選。

因為,電動車生產出來畢竟還是要賣出去的,國產品牌力不足,國際大廠的電動車項目才是走量之選!

不但可以完成雙積分任務,還能通過銷售電動車獲取不菲利潤,多出來的積分還能出售給其他車企,簡直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我們能想到李書福對寶馬的渴求!可惜,奔馳現在已經沒有位置給吉利了!

但願李書福能通過未來的溝通與誠意,與奔馳想到更好的合作之道,解決未來的“雙積分”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