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解放路“金三角”僅存國商大廈 傳統商廈如何生存?

昨天上午,位於越城區解放路商業“金三角”地段的杭州大廈潤和購物中心門前,聚集著不少人,商場門口窗玻璃上貼著兩張相同的公告,內容是關於該購物中心歇業等,正是這兩張“歇業公告”引起了他們的關注。

杭州大廈潤和購物中心,這家經營了12個年頭的商業巨頭,在激烈競爭和房租居高不下的雙重壓力下,風光不再,黯然關門歇業,讓不少同行和市民為之惋惜。

實體商業日子難過 國商大廈仍在堅守傳統

“現在互聯網購物越來越時興,實體商業越來越難做了。”昨天,記者在市區解放路上鄰近潤和購物中心的一家服裝店裡採訪,不肯透露姓名的老闆娘告訴記者,現在這店真有點不想開下去的念頭。她說,好多服裝店都關門了,而他們的店地處商業繁華地帶,本身房子的租金又貴,雖然現在生意越發難做,但租金卻一直不肯降下去,所以萌生了退意。

在國商大廈對面的“三洋服飾”,一位姓婁的女老闆說,她當天早上開門到下午3點,還沒做過一筆生意,不過,她賣的是羊毛衫,生意在冬天,再加上房子是自己的,所以還能對付一陣子。

潤和購物中心所處的解放路商業“金三角”,屬於傳統商業業態的,如今只有國商大廈這一家大型商廈了,由此可見商業實體店的日子難過。在感嘆生意難做的同時,國商大廈卻有自己的思路。大廈總經理孫鵬對記者說,他們商廈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生意不降反升,從這個角度來看,消費潛力還是有的。

孫鵬認為,是互聯網對購物的衝擊也好,或實體商業過剩也罷,說到底還是優勝劣汰,經過一輪洗牌後,從某種角度來講,消費反而會集中。但如果沒有自己的優勢定位和品質保證,同樣還是會失去市場,因此,他們當前要做的,就是做精自己的購物優勢,鞏固好自己的陣地。

“禍”起高房租,實則經營也困難

昨天上午,記者擠進潤和購物中心前的圍觀人群,經打聽了解到,人群中除了關心自己手中購物卡的市民外,還有40多名已經待崗近一年的“潤和”老員工。其中一位姓王的女員工告訴記者,她在潤和購物中心工作已經7年半了,從事的是收銀工作,那時候收銀臺前經常是排長隊的,現在卻落得自己待崗商場關門,心裡實在是難以割捨。

王女士邊說邊領著記者來到了購物中心的辦公區域。

記者來到總經理室,但總經理不在。記者又找到了購物中心的企劃部經理裘孝亮。他告訴記者,購物中心之所以選擇關門,主要原因是房子租期今年年底到期,後一輪的續租談不攏,面對居高的房租金,再加上經營也比較困難,他們的主管單位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決定歇業。記者從多方瞭解到,由於受互聯網購物和商業競爭壓力增大等因素困擾,目前越城區解放路上的眾多商業企業普遍感受到了很大的經營壓力。

據瞭解,潤和購物中心共有600多間鋪面涉及495個業主,潤和是用反租的形式從這些業主手中租下房子的,租賃合同每6年一簽。經過兩輪租期後,在租第三輪的時候,卻因租金談不攏只能作罷。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經營出現了困難。從2013年開始,潤和購物中心營業額以每年20%——30%的幅度下滑,去年9月開始,大廈2—4樓已經不再營業,只剩下一樓和地下一樓還在營業,經營很艱難。

購物卡如何處置,11月底有答覆

據悉,紹興潤和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是浙江省農村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國有子公司。企業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購物中心營業面積2.2萬平方米,輝煌時期公司員工曾多達1300多人,該購物中心可算是商品種類比較齊全的商業綜合性大廈。現在,購物中心關門歇業,不但讓許多員工很失落,購物中心領導層面的人也很難受。副總經理潘志明說,他從2004年進中心,在這裡灑下汗水,經歷過購物中心的輝煌,現在卻以關門而告終,心裡很不是滋味。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也曾見證過這裡的繁華。不過,他們更關心自己持有的消費卡的出路。

對於如何處理潤和購物中心的後續問題,裘孝亮告訴記者,對於商品一塊,他們將繼續搞好售後服務,並公佈了電話號碼。而市民較為關注的購物卡問題,他們目前正在商量如何處理,具體會在11月底公佈。

裘孝亮表示,他們的這個處理方案,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也在市場監管部門備過案,因此,請持卡的市民放心,到時候一定會有個解決方案。至於商場內的各類商品,裘孝亮表示,由於購物中心內各部門採用的是一種聯營的方式,因此,各個部門會自行處理。

解放路上其他商廈 轉型後活了下來

10年前,解放路上4家大型商廈總面積不到10萬平方米,而現在世茂、銀泰等商業綜合體隨便哪家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光是銀泰商貿城綜合體營業面積就達25萬平方米以上,再加上柯橋區商業氛圍日益成熟,這對越城區的傳統商業衝擊不可謂不大。

而首當其衝的當然也是解放路商業“金三角”的大型商廈。面對著租金高、成本大、競爭激烈的壓力,他們只能另闢蹊徑尋找出路。

最早在“金三角”開出商廈的供銷大廈,這幾年來也明顯感受到了競爭壓力,他們開始不斷探索出路。商廈總經理陳井奢告訴記者,現在實體商業新的業態紛紛以綜合體的形式出現,裡面往往包含了吃、喝、玩、遊和購物,傳統商業要想正面去競爭,肯定不是對手,因此只有轉營,走專業化之路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他們現在已經將自營改為物業管理,主要是引進幾家上市公司,輸入他們的管理理念。如上海“錦江之星”快捷酒店,在大廈五樓和六樓運作,酒店開業後,效果很不錯,雙休日都是滿房;一樓和二樓則引進“國美電器”,以經營家用電器為主;三樓和四樓目前正在裝修,準備引進一家生命健康機構,做健康事業的生意。這樣,他們只需要搞好物業管理和做好服務,從而讓有限的場地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而另一家大型商廈華聯商廈,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轉營。從2012年5月起,就已經將商廈分租給五六家經營單位,專營服裝,使有限的場地發揮專營的作用。華聯商廈總經理葛少鈞告訴記者,由於責任到位,各個經營單位都能專心做生意,總體上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