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變”改革:變什麼?怎麼變?變了以後怎麼辦?

今年以來,農村正在推動一項重大改革,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極大地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那麼

農村“三變”改革變什麼?怎麼變?變了以後怎麼辦?一起來學習吧!

農村“三變”改革:變什麼?怎麼變?變了以後怎麼辦?

一、為什麼要變

1、從體制上看,要解決好“分”得充分、“統”得不夠的問題

長期以來,農村資源分散、資金分散、農民分散的狀況十分嚴重,難以適應農村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需要,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優越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三變”改革恰恰抓住了“統”得不夠的農村改革癥結,通過股權紐帶,讓農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各類分散的資金聚起來、農民增收的渠道多起來,促進了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的提高,推動了農村改革由過去的“裂變”轉向“聚變”,實現個人生產力與社會生產力相互配合、協調發展,讓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優越性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是農村改革的生動實踐。

2、從改革任務看,要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一是要解決產業發展慢的問題。“三變”改革的內涵是“股”、關鍵是“變”、重點是產業。三變”改革無論怎樣變,都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實行“股份制合作”,第一藥效是治貧、第二藥效是致富,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實現“耕者有其股”,全力打造股份農民,做到無物不股、無奇不股、無事不股、無資不股、無人不股。二是要解決農村集體經濟不強的問題。“三變”改革就是來實現“三個激活”,即激活市場、激活主體、激活要素,從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激活市場,就是要通過清產核資等基礎性工作把集體的產權明晰化,賦予集體經濟組織的市場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讓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搞上去了,“大河水漲小可滿”,貧困人口自然也就脫貧了。三是要解決農民收入低的問題。“三變”改革是盤活農村“三資”,即資源、資產、資金的一項具體做法,農村改革不管怎麼改,不管改什麼,如果農民的腰包沒有鼓起來,任何改革都沒有意義的,都不會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三變”改革就是為了增強農民財產性收入。

二、變什麼

1、資源變資產,就是要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也就是要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

一是要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等自然資源入股。對土地、森林、草地、荒山、灘塗、水域等自然資源清理核查、確權頒證、評估認定,入股到經營主體,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二是推動集體經營性資產入股。對集體房屋、建設用地(物)、基礎設施等經營性資產使用權進行有效盤活,入股到經營主體,獲得資產收益。三是推動技術技藝等資源入股。就是將個人的技術技藝、勞動力、知識產權等協商折價為技術股、管理股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按股獲得分紅。

2、把資金變股金,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

就是要加大各類資金的整合力度,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生產發展類資金、農業生態修復和治理資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資金等,量化為村集體或農民持有的股金,採取集中投入、產業帶動、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等方式,投放到效益較好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形成股權,按股份比例分享收益,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變“一次性”投入為“持續性”增收,形成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3、把農民變股東,讓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就是要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資源(包括土地)、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成為股權投資人,參與分紅。通過這種辦法,可以有效轉變農民的投資方式、創業方式、就業方式和增收方式,讓農戶成為產業鏈、資金鍊、供應鏈、價值鏈的參與者和受益人。

對於貧困人口這個特殊群體,要採取主動的辦法幫助和引導他們參與“三變”,可以通過“個人自助變、組織幫助變”的形式,讓他們參與“三變”改革,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

一是個人自助變。對於有土地、有資源、有資金的貧困戶,可以通過自助入股的形式讓他們參與到“三變”中脫貧。採取這種方式時,一定要注重引導,進村入戶進行宣傳,讓他們認識到“三變”的好處。二是組織協助變。這要求各級政府做到“五個優先”:1、針對土地進不來的問題,對貧困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房產權等進行優先確權,讓他們提前參與“三變”;2、針對資金進不來的問題,將財政投入到農村的可變資金以集體名義投入到經營主體,產生的收益在集體內部優先分配給貧困農戶;3、針對企業進不來的問題,對吸納貧困戶參與“三變”的企業,政府進行優先擔保;4、針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對吸納貧困戶入股企業的,政府要協調銀行優先給貧困戶提供貸款,並建立風險補償;5、針對貧困戶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優先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們更加真切地瞭解有關政策,主動參與“三變”。

三、怎麼變

1、開展清產核資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讓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必須要有產權清晰這個基礎,有了這個基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才能和工商資本對接,比如入股、聯營、聯合等。

在清產核資中,重點要清查核實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有些是隱性資源)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

對清查出的沒有登記入賬或者核算不準確的,要經核對公示後登記入賬或者調整賬目。

對長期借出或者未按規定手續租賃轉讓的,要清理收回或者補辦手續。要讓隱性資產顯性化、透明化,讓見不得光的東西攤在陽光下曬一曬,讓每一個集體成員都公平分享到集體資產帶來的收益。

2、明確所有權

清產核資後,就要明確所有權的歸屬。有人會問,所有權還用明確嗎?當然是集體的,這誰都知道。但屬於哪個集體需要搞清楚?不是說村就是集體,組就不是集體,有村與組的區別,就有所有權的區別。特別是我省近幾年幾次村鎮改革,撤小村並大村後,所有權歸屬有小村的、有大村的、有組上的,總之比較複雜,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所以在進行這項工作中,要統籌考慮集體經濟形成的歷史和發展現實,要依據實際狀況對農村集體資產合理界定產權歸屬,進行確權登記,要宜村則村,宜組則組,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並依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未成立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3、確認組織成員身份

通過清產核資和明確所有權這兩項工作後,村集體的底子就清了,所有權歸屬就明確了。那麼,這些資產產生的效益讓誰受益?當然是集體組織成員,這就要確認集體組織成員身份,就是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範、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係、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解決成員邊界不清的問題。

成員身份的確認既要得到多數人認可,又要防止多數人侵犯少數人權益,切實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在明確截止日之後的新增人口,只能是分享家庭內擁有的集體資產權益。沒有在短期內獲得集體資產份額和集體成員身份的權利,由集體組織確定在10年、或者20年、30年某個時點上,再一次確定集體組織成員身份,重新量化股權。但不能時間太短,或者隨意進行。

4、保障組織成員依法分享收益分配權

集體組織成員的身份確認之後,就要保障其權利,也就是受益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制定集體經濟組織章程,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建立組織治理機構。建立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記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持有的集體資產股份信息,出具股權證書。要健全集體收益分配製度,明確公積金、公益金提取比例,我省今年的一號文件規定的很清楚,這樣做目的主要是讓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擴大再生產,開始可以預留的稍多一點。

四、變了以後怎麼辦

1、發揮政府職能

這一點留壩縣的做法值得借鑑,留壩縣在每個村成立了扶貧社,實際上也是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村集體白給3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而且把30萬元以下的到村項目,全部交給村集體幹,讓村集體受益,現在所有的村都有了集體經濟,達到了村級全覆蓋,實現村集體從“無”到“有”的跨越。其他地方應該借鑑他們的做法,發揮好有為政府的作用。

2、發揮自身優勢

有了政府的支持,更要有各村的主動作為,“三變”改革才能有成效、出成果。

那麼到底怎麼幹,榆陽區趙家峁村的“三變”+現代農業+鄉村旅遊;藍田縣董嶺村的“三變”+合作社+鄉村旅遊;藍田縣簸箕掌村的“三變”+上古文化+鄉村旅遊;洋縣草壩村的“三變”+有機農業+鄉村旅遊;渭南市臨渭區天留村的“三變”+金山銀山+鄉村旅遊;禮泉縣袁家村的“多變”+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以上6個村子是乾的比較好的。

重視開發保護農業的生態功能。生態功能不但要保護,而且要建設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依託生態功能打好生態牌和綠色牌,要守住好風景,就不愁沒前景。“靠山吃山”,不能把山吃掉,要保護好山、維護好山,進行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要下大功夫、做足文章,要把生態、綠色的產業鏈做大做強,把價值鏈上的價值吃幹榨淨,要能夠把“黃豆做成肉價”。

3、積極培育改革主體

推進“三變”改革,有沒有好的經營主體來承接特別關鍵。各地可以採取“三個一批”的辦法,通過“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促進“三變”經營主體做大做強。一是壯大一批。引導現有的農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組成大企業、大公司、大集團,延長服務鏈條,作為“三變”改革的先鋒。二是新建一批。積極支持村級組織和外出務工人員、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大戶、返鄉創業大學生等領辦創辦生產型、加工型、商貿型、物流型、鄉村旅遊型等經營主體,讓農民群眾接受“三變”、參與“三變”。三是引進一批。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自身資源稟賦,包裝一批“三變”發展項目,通過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和招商引資,引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業龍頭企業參與“三變”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