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一. 人工繁殖技术

福寿螺的生命力强,个体大,生长繁殖快,能适应多种水域环境,人工养殖设备简单,饲料来源广,技术容易掌握,产量高等,这些优点,都意味着它的市场前景,说了这么多优点,我们海水要具体说一下福寿螺的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和幼螺培育。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1.雌雄鉴別 雌雄螺外观差异不大,幼螺阶段难以鉴别,成螺最明显的区别是:相同词养条件下,同龄螺中一般雄体比雄体大;雌螺的厣中央凹进,而雄螺的中央外凸,四周微四。自然条件下,雌性要多于雄性。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2.亲螺的选择与培育 亲螺宜选择4月龄以上,个体大,螺壳完整无损、健康的个体,雌雄比例为2-4:1亲螺培育池(兼作产卵池),可为土池、水泥池、沟渠等,面积不宜过大,长条形较好,水深30~50cm,池的四周和中央应插上木条和竹片,供雌螺产卵用,土池四周还应有防逃设施。亲螺放养密度以30个/m2左右较合适。除每天投喂足量的青饲料外,还应加投人工精料,精料日投喂量约为螺体总重的0.5%。培育期间应保持水质清新和环境安静。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3.采卵与孵化 进人产卵季节,雌雄螺就开始交配产卵,产下的卵块要及时收集另池孵化。采卵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卵块太软,不易整体剥离,过迟卵块已完全干固,剥离时易弄破卵粒。一般在卵块产出后10~20h内、未完全变硬时采集较理想。卵块采集后,放在网片或竹筛上,上盖一层纱布,置于水盆上方进行室内孵化。也可架设在幼螺培育池上方30~50cm处孵化,注意遮阳防雨。气温28~30℃时,孵化时间7~10d,当卵色由红变淡,最后呈白色时,幼螺便破膜而出,落入水中。2d后,螺顶由红色转为黑色时便开始摄食。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二.幼螺培育

刚出壳的幼螺适应能力差,易遭敌害,需要精心管养。重点是控制水质和投喂适口的饵料,最宜微流水培育。幼螺培育池宜小不宜大,放养密度为5000只m2左右。刚下池的幼螺可投喂细的浮萍、菜叶等,搭配少量的精料。幼螺的生长较快,在水温25℃的条件下,经过10d培育体重可达到0.3~0.5g,饲养1个月便可达到1~2g,此时可分池进行成螺饲养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三、成螺饲养

成螺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饲料来源广等特点,1~2g的幼螺经3个月的饲养个体重一般可达到30-60g的商品规格。

福寿螺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幼螺培育

1.养殖水体 成螺养殖对水体要求不高,可采用池塘、沟渠、网箱、稻田等养殖方式。单池面积宜小不宜大,水泥池20~40m2,土池面积过大时,应用网片分隔,防止福寿螺过度集群,影响摄食生长。水深一般0.5~1m,池埂要高出水面30cm以上,进排水安置拦设,防止敌害进入及成螺外逃。

2.幼螺放养 饲养池经清整、消毒、注入清水后,放入1~2g重的幼螺。一般网箱、有流水条件的水泥池可放养1kg/m2;一般池塘可放400只/m2;面积较大的池塘及水体交换条件较差水体只放100~200只/m2;稻田养螺密度还应更低些。

3.饲养管理 方式上多采用单养法。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投饵应定时定位,每天投吸1~2次,以傍晚投饵为主,青料要满足其需要,日投喂量约占螺体总重的10%左右。每天应清除食物残渣,以免水质败坏。并根据水质情况,不定期换水,防止敌害生物侵袭和污水流入。

4.越冬管理 福寿螺不耐低温,冬天当水温下降到12℃时,活动明显下降,5℃以下开始死亡。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人工越冬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室外越冬池可搭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越冬密度可加大至成螺300~500只/m2,或幼螺5000~6000只m2

5.捕捞与运输 成螺捕捞可采用拖网、干塘捕捉或趁其浮于水面时用网捞取。运输多为干法运输,可用泡沫箱装运,或用木箱、筐篓与水草层层间隔装运。装运时注意操作轻巧,防止碰碎螺壳,运输途中需适时淋水,保持螺体湿润。

今天讲的福寿螺的人工繁殖技术,成螺饲养,和幼螺培育,相信通过这期的讲解,大家对于福寿螺的养殖技术和知识都得到了提升!下期我将会讲关于田螺的一些养殖知识,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