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福寿螺

福寿螺,南方水域常见的一种水生生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它原产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进到中国台湾,1981年被引入广东作为水产养殖,由于养殖过度,而且味道不好,市场收益并不好,被养殖户们释放到了野外。

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武汉,月湖水葫芦疯长,福寿螺现身,水生生态堪忧

福寿螺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南方各省的河湖与田野。福寿螺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

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成都河道,所产卵块密密麻麻分布河岸

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它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福寿螺还危害莲藕、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成都河道,所产卵块密密麻麻分布河岸

除危害各类农作物、水生植物外,它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据专家介绍,每只福寿螺含广州管圆线幼虫多达3000至6000条。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就是它!37年前引入广东,成为大祸害,可使水稻减产达20%以上

福寿螺的蛋蛋

现在的主要防治方式有人工捕杀,养鸭食螺、化学防治等,但收效甚微。尤其化学防治,由于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福寿螺现在已被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在我国南方农村疯狂繁衍,农民却束手无策。大家对于消灭福寿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