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怎麼解釋?聽華春瑩的!

一、原意、本意

“相由心生”源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相由心生”是指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這是原意,也是正解。此處“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狀態的對同一件事物的觀感是不同的。正所謂你用什麼顏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麼顏色的。當你心情愉悅時,世界就是明亮的,當你失意悲傷時,世界就是灰暗的。

新華社北京2018年2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用“相由心生”一詞回應美澳情報部門的“中國間諜威脅論”時說:“我注意到有關報道,不禁想起中國有句話,叫‘相由心生’,意思是,你心裡怎麼想,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最大的情報頭目說出那樣的話,並不奇怪。”——華春瑩使用的是“相由心生”一詞的正解。由此也可見,華春瑩對文字的駕馭能力——高!

“相由心生”怎麼解釋?聽華春瑩的!

二、曲解一

相學解釋“相由心生”時常舉一個典故: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高人。高人看了裴度的臉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高人,高人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依面相大師之意,裴度前後臉相有如此不同的變化差別是因為其不斷修善、斷惡,耕耘心田,面相隨之改變,“相隨心轉”。

“相由心生”怎麼解釋?聽華春瑩的!

但是這種解釋會受到質疑——如果一個人按照相學大師的指點做了整容手術,這個人的心境是否也會改變呢?如果心境能通過整容手術改變,那應該可以通過整容手術來起到教育的作用——這好像是搞笑了。如果心境不能通過整容手術改變,反之也就說明“相隨心轉”是錯的。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其中的“望”就是看患者的外觀。中醫認為面色、唇色等可以反映人的健康狀態,而不是僅僅是反映心態。

可以說,心態是影響容貌的因素之一,但容貌不是僅隨著心態轉變。所以,“容貌會隨著心態改變”雖然正確,但是以此來解釋“相由心生”,則屬於曲解。

三、曲解二

宋末元初的時代,有一位文人才子,叫作趙子昂(即趙孟頫),他是一個文學家、博學者,又是一個畫家,他喜歡畫馬,對馬特別鍾情。他畫了好多種馬,之後他要畫一幅一百零八隻的馬,好不容易已經畫了一百零七隻,最後的一隻,這一隻馬的形狀是四腳要朝天的形狀。因為馬的種種形狀都已經畫出來了,只剩下四腳朝天的馬還沒畫過。由於他喜歡馬,想畫馬,因此也常跟馬在一起,觀察馬的性情、表情、動作、形狀等等。種種形狀的馬都看過了,可是四腳朝天的馬沒有看過,那怎麼畫呢?他就用心去想象、思維,日也想,夜也想,吃飯也想,做事情也想,乃至睡覺做夢也在想,想得幾乎入神。有一天中午,用過了午餐,他就睡在他的床鋪上想象四腳朝天的馬,也依自己身體的姿勢、手腳的形狀來比擬馬的形狀,不久疲累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這個時候他太太正好也想進入房間休息,一開房門一掀蚊帳,赫然發現床鋪上不是他的丈夫趙子昂,而是一隻四腳朝天的馬,當下嚇得一聲大叫,立刻倒退,結果碰到門檻暈倒在地。變馬的趙子昂被這一聲驚醒了,看到太太暈倒在地,立即將她喚醒,並問她怎麼會嚇倒在地呢?她的太太就說她要上來休息,可是一看床鋪上不是他,而是一隻馬。趙子昂就奇怪了,明明我是睡在床鋪上,怎麼會是馬睡在床鋪上呢?他就此請教佛法大德,法師就跟他開示說,所謂“三界唯心所現”,一切萬物都來自於我們眾生共同的業力,我們心想什麼,久而久之形成業力,就會顯現什麼。因為你常想馬,模擬馬的心境以及形狀,到了一定階段,業果成熟了,不知不覺身體就變為馬。趙子昂他這一聽領悟了,他想到一心畫馬、想馬,結果變成了馬,那如果來專注畫佛菩薩的像,想佛菩薩,豈不將來就成為佛菩薩呢?此後趙子昂就改變畫風,不多畫馬了,也不畫其他動物,就專注畫佛菩薩的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種“觀想”的修行方法——觀佛、唸佛,必定成佛!但是假如用這個故事來解釋“相由心生”,也屬於曲解。

“相由心生”怎麼解釋?聽華春瑩的!
“相由心生”怎麼解釋?聽華春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