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剪纸,亦称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古老民间艺术。剪纸以其镂空纸片、线线相连、线线相断、形象夸张的表现形式深受大家喜爱。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剪纸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起源与发展

河南辉县战国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饰物虽说不是剪纸,但其在刻制艺术和表现风格上,都非常接近现在剪纸,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

剪纸有明确记载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距今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当时出现的对猴团花、菊花团花都非常精美,可见当时的剪纸艺术以及发展的相当高的水平。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剪纸大发展时期出现在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彭衙行》诗中写到:“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这个时期的剪纸以招魂的风俗流传民间。足可见剪纸艺术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都可以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南宋时期,造纸业成熟,纸的品类繁多,这时候出现了以剪纸为业的行业艺人。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艺术鉴赏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由于剪纸材料(纸)和所用的工具(剪刀和刻刀)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属于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品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作者们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直觉的感官为基础。所以剪纸艺术形成浑厚、单纯、简洁的风格,反映出广大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剪纸艺术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一、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

剪纸作品由于是在纸上创作的,所以必须采取镂空的方法。镂空,就决定了剪纸的阳纹必须线线相连,阴纹必须线线相断。假如把一部分线条剪断了,整张剪纸就会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这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受工具和材料限制,剪纸在处理形象时,既要抓住物象特征,又得做到线条连接自然。因此要抓住物象的主要部分,完全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物象形态要夸张,动作要大,姿势要优美,作品整体富有节奏感。

三、构图造型图案化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有所突破。它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由于在造型上的夸张变形,又可使用图案形式美的一些规律,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

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

剪纸艺术是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俗本土文化的物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做好剪纸艺术的发扬和传统,挖掘剪纸在现代艺术的应用价值,使剪纸的应用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