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戚”、“撾”在古代都是兵器?都長什麼樣?

文|書生

除了“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這些人盡皆知的冷兵器外,我國古代歷史上還有很多奇行怪異的兵器,有些現在聽起來和武器根本毫無關聯,比如這3種。

1、撾

“我”、“戚”、“撾”在古代都是兵器?都長什麼樣?

這是一種非常少見的兵器,具體誕生時間不詳,類似於鋼鞭,左右手各持一根,尖端部位是一個手掌形狀,有五指,戰鬥中可以劈、砸、刺等等,在小說《水滸傳》中,赤面虎袁朗使用的武器就是一對水磨鍊鋼撾。現在這種兵器基本已經消失,“撾”這個字在生活中也比較少見,它實際上是一個多音字,念“wo”時一般只“老撾”這個國家,念“zhua”時是意為打、抓,通常指鋼撾這種武器。

2、戚

“我”、“戚”、“撾”在古代都是兵器?都長什麼樣?

現在這個字一般指姓氏,如戚夫人、戚繼光等等,但在古代它也是一種兵器,和斧頭非常像,但體型略小,因此又被稱作小斧頭,它斧刃呈弧形,手柄較長,一般用來做斬首用的刑具,實戰效果並不出色。古代神話“刑天舞干鏚”中的“戚”就是指這種兵器。

3、我

“我”、“戚”、“撾”在古代都是兵器?都長什麼樣?

這個大家可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我”怎麼會是兵器呢?事實上在古代它的確是一種兵器,而且古代名氣非常大,形成於殷商時期,興盛於戰國,秦統一六國後逐漸消失,約存在1300年左右,目前我國故宮博物院和陝西扶風館都收藏有西周時期的青銅“我”。

“我”、“戚”、“撾”在古代都是兵器?都長什麼樣?

它和“戰戈”這種武器比較像,一邊有三排尖齒,前端扁平諷刺,需要固定在長柄上使用,可以像斧頭一樣劈、砸、砍,也可以像長矛一樣刺、扎,曾盛極一時,直到秦國一統天下後,這種武器逐漸被“戈”代替在,逐漸消失,漢朝之後,“我”這個字逐漸被定為第一人稱代替,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我”。

如果仔細觀察“我”字,大家就會發現,它的右邊是“戈”字,這也很好說明,這個字和戰爭有著密切關係,而左邊是“手”,整體寓意為“以手持戈”,《禮記》中也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言論,如果加上“我”字現在的意思,它整體蘊含的意思應該是“大丈夫當以手持戈,護我山河”,從古人選定“我”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也能感受得出華夏先輩們充滿鬥志的精神,以及守護家園的決心,誰還敢說中國人沒有血性和鬥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