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要給軍官發一冊《孫子兵法》?看完震撼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籌勝算,必先識謀。撥開時間的塵沙,善謀者必料敵如神,古有“臥龍先生”在談笑之間擺下“空城計”;近有劉伯承在七亙村戰鬥中二度擊敗敵人;今有美軍海灣戰爭成功封鎖敵人“五感”。由此可見,軍事謀略始終是軍官的必備素質。


美國為什麼要給軍官發一冊《孫子兵法》?看完震撼


列寧曾說:“從古到今,沒有不用計謀的戰爭”,而身處信息化戰爭威脅中的年輕軍官,更應看到謀略對整個戰爭進程的重大價值。

越戰失敗後,美國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用孫子兵法中的謀略思想總結了越戰失敗的教訓,即美國最高決策者過度強調“伐兵”,卻忽視“伐謀”。缺乏謀略而只重兵力的美國,儘管“贏得了每一場戰鬥的勝利”,結果“卻輸掉了整個戰爭”。失敗並不意味就此倒下,海灣戰爭中,美軍軍官幾乎人手一冊《孫子兵法》,就是吸取前期缺少謀略的教訓,並在實施地面進攻時,採取“左勾拳”的進攻樣式,避開伊軍正面防線,神不知鬼不覺地插入伊軍主力後方,直搗黃龍,伊拉克軍隊就此土崩瓦解。


美國為什麼要給軍官發一冊《孫子兵法》?看完震撼


美軍所謂的“左勾拳”戰鬥行動,實質就是孫子兵法中“以迂為直”“避實擊虛”的謀略思想。作為戰爭制勝重要因素之一的軍事謀略思想,具體到年輕軍官身上,絕不是天馬行空的軍事構想,也並非不著邊際的戰術空談,而是發源於無數次戰爭實踐中,蘊含克敵制勝要義的軍事思想。

從人類戰爭史來看,由冷兵器時代到高科技作戰時代,儘管信息化戰爭的理論形成有一段時間,但於漫長戰史而言,信息化戰爭也不過是一個新生的戰爭理論。


美國為什麼要給軍官發一冊《孫子兵法》?看完震撼


從戰爭實踐來看,信息化戰爭也不過在初具規模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實踐與檢驗。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戰略層採用的“震懾”戰略,預先使不善謀略且缺乏戰爭藝術的伊軍措手不及;在戰役戰術層次採用戰役欺騙、間諜收買等謀略手段,在作戰整個進程中都處於戰爭優勢。


美國為什麼要給軍官發一冊《孫子兵法》?看完震撼


​即使在“發現即摧毀”的信息化戰爭中,無論作戰雙方無論力量是否懸殊,其對抗都不是純粹的技術對抗,而無一例外與軍事謀略相關。而這與信息化戰爭具有很強的謀略性特徵相關,從戰爭實踐層面分析,信息化戰爭目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基於一定物質基礎之上的思維對抗階段,軍事謀略思想在信息化戰爭時代也將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