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凜冬將至時,刺骨的寒風自西伯利亞草原起,拂過貝加爾湖,跨過高加索山脈,呼嘯奔騰著,一路上這寒風帶走了所有溫度,直至克里姆林宮紅牆外的亞歷山大花園裡,在那裡有著一個無名烈士墓。

烈士墓前五星狀的火炬自建成燃燒至今,好像再冷的風都刮不滅它,這裡安息的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犧牲的2700萬英靈們……

當希特勒把“閃電戰”在歐洲大陸上發揮到極致的時候,武裝到牙齒的德軍大肆進攻,先是兵不血刃拿下了捷克斯洛伐克,後是在短短一個月內攻克下了波蘭,德軍坦克的履帶跨過了維斯瓦河,希特勒貪婪的目光瞄向了蘇聯……1941年6月22日拂曉,德國單方面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動用了大量的兵力,迅速駛向蘇聯國界。還在“睡夢”中的蘇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麼為什麼在兵力和裝備總數上佔優勢的蘇軍在戰爭初期會全線潰敗?歐洲二戰學者和孫子研究學者用

《孫子兵法》進行了解釋,本人認為:失利的原因主要是蘇軍準備不充分,沒有“防患於未然”。

一:無備而患

《孫子兵法•計篇》有云: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句話是在說能夠做到對敵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軍隊才能取得勝利。德軍能以兵力和武器裝備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在戰爭初期能佔據上風,甚至完全壓制蘇軍,主要原因是德軍是在蘇軍一盤散沙,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出其不意,發起戰爭。

狼狽的蘇軍在經歷了幾場慘痛的戰爭後才開始反擊。蘇軍在蘇德戰爭中沒有充足的準備,無備而患。那蘇軍沒有準備的原因是什麼呢?蘇軍真的沒有察覺到危險的發生嗎?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其實,早在戰爭爆發之前,蘇聯方面不只一次的收到過納粹德軍想要進攻蘇聯的情報,但由於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固執的認為德國不會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因此斯大林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根據俄羅斯學者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

該書披露了,斯大林關於收到德軍進攻情報後的具體做法—斯大林曾經制定了一個關於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比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的制定還要早,但最後還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實施更早些,因此可以看出斯大林的德國的進攻計劃是沒有防備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德軍,沒有任何準備的蘇聯軍隊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節節敗退。很快,在火力壓制下,德軍很順利的進入蘇聯腹地。蘇德戰爭是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場大戰,由於蘇聯方面的毫無準備,蘇軍所擁有的兵力和裝備的優勢很快就化為烏影。

這場無備而患的戰爭讓蘇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千千萬萬的士兵和人民死於炮火中,這樣的情況在斯大林格勒戰爭以及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後才發生了轉變。

二:蘇聯無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

俗話說:一隻綿羊和一群獅子的隊伍是戰勝不了一隻獅子和一群綿羊的隊伍。這句話是在強調優秀的將領領袖對隊伍的重要性,《孫子兵法•謀攻篇》有云: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當一隻軍隊裡有著知道什麼情況下可以作戰,什麼情況下不可以作戰的將領才可以獲勝。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我們知道蘇軍在面對德軍的突然襲擊時,是沒有準備的,但當時的蘇聯各地的軍隊長官在面對德軍發難時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嗎?他們是採取的什麼措施,真正有效嗎?有可以判斷這場戰爭是可以戰還是不可以戰的軍官嗎?

先來看一下當時蘇軍的高級將領是由什麼組成的——60%高級軍官是剛被提拔的年輕將領。這其中的原因是:原蘇聯部隊的高級將領由於斯大林的“肅反”而被大量處決或下放,蘇軍首腦機關遭到嚴重削弱。1937年4月24日,蘇聯政府以“健康方面的原因”取消了蘇軍元帥圖哈傑夫斯基訪問英國的計劃。

5月10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免去圖哈傑夫斯基國防部副部長職務,斯大林在克林姆寧宮召開了《關於內務部揭露的工農紅軍中的反革命陰謀》的報告。隨後,圖哈傑夫斯基在自己的辦公室被逮捕,同時被逮捕的還有七名軍官。

這些被視為蘇軍的戰略天才們以“背叛祖國,從事間諜工作”

等莫須有的罪名被槍決。可以說,這場肅反,蘇軍中那些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已經寥寥無幾,1937~1939年蘇聯軍隊一半以上的軍官被逮捕處決,已經沒有《孫子兵法》中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的人,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那些從地方還有軍校剛畢業的軍官們,戰鬥經驗匱乏,大多數只會紙上談兵,一群以羊為首腦的軍隊,即使軍隊裡有再多的獅子,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那也是徒勞的。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大量有經驗的軍官被清洗,戰爭爆發時,蘇軍大多數師長任職不超過一年,縱觀人類戰爭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戰爭開始之前損失這麼多的軍官,即使在戰爭開始之際,斯大林依然在逮捕軍官,軍隊的首腦惶惶而不可終日,自然沒有面對突然襲擊的冷靜和反擊的策略,蘇軍失利也是必然的。

三:希特勒用兵的詭道,突襲德軍

希特勒這個人單從他自身的才華來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精英,他那種在戰爭中的思維和克敵制勝的謀略,曾折服了其一個個對手,但他本身那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暴虐無情的手段是為世間正理所不容,最終他也走向了滅亡……《孫子兵法•計篇》有云:兵者,詭道也。

戰場上局勢總是瞬息萬變,能夠把兵用在刀刃上,能夠靈活的安排軍隊部署的將領才會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希特勒這個戰爭天才總是能先別人一步嗅到發起戰爭的氣息,總是先別人一步,制定詳細的計劃,也總是先別人一步嗅到危險的氣息……這場初期的蘇德戰爭就把其這種天賦體現的淋漓盡致。

先來看看希特勒為了取得蘇德戰爭的勝利,他都做了哪些準備吧。首先國際上孤立蘇聯,蘇聯是當時國土面積最大的聯合政府,如此龐然大物,德國想要征服,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希特勒在國際外交中對蘇聯貌神離合,先是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讓蘇聯方面對德國放鬆警惕。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緊接著,希特勒開始威逼利誘,遊說一些和蘇聯交好的國家以及一些蘇聯的高級領導人,但當時的斯大林認為這些傳聞都是西方國家為了挑撥蘇聯德國之間的關係而不予理睬,希特勒也真正做到了讓蘇聯在國際上孤立無援。

其次德國進行了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假演習,為了分散人們對德國入侵蘇聯意圖的注意力,假演戲的主要內容是希特勒在東線(為了區別不同區域戰爭而人為劃分的線)旁調動了大量的軍隊,佯裝要進攻英國,實際上是為進攻蘇聯而做的準備。

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決心,並沒有加強蘇軍在邊線軍隊的部署,才會讓德軍在踏入蘇聯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希特勒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隱藏了自己的真正意圖,讓敵方軍隊首腦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希特勒的詭道之術的完美實施,德軍才會在蘇德戰爭初期有了壓倒性的優勢。

最後,希特勒大量運用了閃電戰瓦解了蘇軍戰鬥力量,二戰時期,德軍的“閃電戰”一戰成名,其完成戰爭的速度、方式都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高機械化的德軍充分利用了飛機,坦克等機動性強的武器,不斷的以小規模的方式騷擾蘇軍,瓦解他們的信心,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除此之外,希特勒的“閃電戰”總是以很小的代價來完成一場戰爭,其戰鬥方式像是一隻蚊子在和獅子打架。蚊子靈活,獅子笨重,儘管獅子有鋒利的獠牙,但蚊子早已將獅子折磨的傷痕累累,獅子也無力應付了。

能夠讓德軍“閃電戰”發揮完全的原因,還有蘇軍軍隊部署的問題,我們知道蘇聯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總是很大,所以斯大林會在戰略城市間設置大量的兵力,方便支援,而城市內的兵力則相對薄弱。

《孫子兵法》下的蘇聯軍隊:永遠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希特勒觀察到了這一點,首先派兵包圍一座城市,之後便利用“閃電戰”火力壓制中間的軍隊,很快被包圍的城市在沒有得到增援的情況下淪陷。希特勒便這樣逐漸擴大了自己的優勢……

《孫子兵法》——軍書中的《聖經》

蘇聯在蘇德戰爭前期取得失利的原因就是領導人的準備不足,以及經濟,政治方面的錯誤決定,這與《孫子兵法》中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是要多方面都準備充足的理念相同,《孫子兵法》被西方軍事家稱作軍書裡的《聖經》,這是該書的作者孫武對戰爭規律的總結。

其中的許多理念在現代化戰爭中依然適用,不打無準備之仗,永遠是戰爭的第一準則。

《孫子兵法》是人類文明軍事題材的瑰寶,其理念和思想很好的解釋了蘇聯二戰初期的失利的原因。之後的蘇聯軍隊也很好的將部隊進行了調整,做足了戰前準備,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後,消滅法西斯的號角也徹底響了起來……

參考文獻:

《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