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今天,我們來解讀《軍爭篇》幾句兵法名言。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這段話,文采斐然,非常有名,很多人都引用過。我們逐句來分析,看看它有啥深意。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1、其疾如風

部隊行動時,像疾風一樣迅速。

我們來看看各位軍事大佬的註解。

曹操:擊空虛也。曹老闆認為,部隊行動迅速,是因為敵人有空虛的地方可攻擊。敵人露出破綻,機不可失,要裡面撲過去,殺個出其不意。

李荃:進退也,其來無跡,其退至疾也。老李認為,進和退,都要動作快,磨磨唧唧的不要。

張預:其來疾暴,所向皆靡。張預南宋學者,我們就叫他張教授吧。他老人家認為,軍隊進攻時像暴風一樣迅疾,能所向披靡。

綜合各位大佬的註解,“其疾如風”有二層意思:一是指進攻時動作要快,像刮12級颱風一樣;二是指後退時,動作也要快,不要拖泥帶水。在我們印象中,“西楚霸王”項羽就是這樣的猛將,“沙漠之狐”隆美爾就是這種風格,對方還沒有看清你帥不帥鍋,就被咔嚓了。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2、其徐如林

軍陣像樹林一樣整齊,徐徐而行。

先來看看各位大佬的註解。

曹操:不見利也。曹老闆認為,軍隊沒有看到利益,沒有空子可鑽,沒有破綻可打,就保持整齊陣型,慢慢向前推進。

李荃:整陳而行。老李認為,整個軍隊要像樹林一樣整體移動,慢慢地,靜靜地向前走。

杜佑:不見利不前,如風吹林,小動而大不移。杜佑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大詩人杜牧的爺爺。老杜的觀點和曹操比較接近,認為軍隊沒有看到好處,沒有便宜可佔的情況下,要整齊有序慢慢向前走。

綜合各位大佬的註解,“其徐如林”就是告訴我們,軍隊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保持整齊陣型,慢慢前進。整個部隊,要像風吹樹林一樣,緩緩移動,要保持良好軍紀,而不是亂糟糟的。側面說明,名將治軍,都強調嚴明的軍紀。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3、侵略如火。

進攻時候像烈火燃燒。

我們再來看大佬的註解。

曹操:疾也。曹老闆再次強調快,軍隊進攻時動作要快,快到敵人沒有時間反應。

李荃:如火燎原,無遺草。老李認為,軍隊進攻時如火燒原野,寸草不留,片葉不存,一個都不留。大火燒山,烈火熊熊,火焰有幾米高,啪啪作響,枯枝亂葉頃刻之間燒個精光。

張預:詩云,如火烈烈,莫我敢遏。張教授果然是大學者,註解兵法直接引用詩經來回答。軍隊進攻時像熊熊燃燒的大火一樣,沒有人敢阻止得住。和老李觀點差不多。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知曉,“侵略如火”有二層意思:一是軍隊進攻動作要快,越快越好,要想李小龍出拳一樣,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擊倒在地上;二是軍隊進攻時,要像烈火燒草一樣,全部燒個精光,要全殲敵人,消滅敵人有生軍事力量。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4、不動如山。

軍隊不動時,像山一樣不可撼動。

繼續先看大佬的註解。

曹操:守也。曹老闆認為,軍隊防守時,要像山一樣不可撼動。無論敵人如何攻擊,軍隊巋然不動,陣型軍營穩如泰山。

李荃:駐軍也。老李認為,軍隊駐紮時,要像山一樣穩當,和曹老闆意思差不多,很好理解。

張預:所以持重也。《荀子·議兵篇》:圓居而方正,則若磐石然,觸之者角摧。張教授引用荀子軍事觀點來解釋,說實話比原文更復雜,等於沒有註解。堅硬如磐石,敵人來侵犯咱們,哪隻角來撞,叫它哪隻角粉碎。

綜合各位大佬見解,“不動如山”就是教導我們,軍隊在駐軍防守時,各項工作要做到位,無論敵人如何攻擊,我們滴水不漏,穩如泰山。也有二層意思,一是主將坐鎮指揮要穩,臨危不亂;二是部隊軍心要穩,保持戰鬥力。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兵聖,有個日本粉絲,叫武田信玄,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這小子,非常推崇《孫子兵法》,把“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直接繡在自己軍旗上,設計了風格迥然的“風、林、火、山”四旗,也叫孫子四如真言之旗。

武田信玄,從《孫子兵法》悟出很多道道,擅長指揮精銳騎兵,快速攻擊敵人。由於深諳兵法,外加天賦秉然,這小子在日本戰國時期,大殺四方,威名赫赫,被譽為日本“戰國第一名將”。

一個日本人,悟透《孫子兵法》四句話,就成了腳盆第一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