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简译

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能够正常活一辈子的人占有三成。中途正常死亡活不过一生的占有三成。人有机会可能活下去但会游离于死亡边缘的情况也占有三成。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人们培养生存能力属性的特长特征不同。

听说善于谋取生存机会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去招惹野牛猛虎,在战争中不去充当莽夫勇兵。

让野牛没机会使用它有力的牛角,让老虎没地方运用它厉害的虎爪,让战争没对象展示它强大的武器。

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因为他根本没有让生命直接对抗死亡威胁。

这一章老子实际是在重复阐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客观运动规律。只不过他把这个规律运用于人类一生的适者生存属性能力培养而已。

“出生入死”不是指无所畏惧、赴汤蹈火的精神,而是指人类生命从出现到死亡的自然规律运动过程。“徒”就是人口的意思。“以其生生之厚”中的“以”是凭借、依据的意思,第一个“生”字是动词,是制造、培养、生产的意思,第二个“生”字是名词,是生命活性、生存能力的意思,“厚”指属性状态或特长特征设计培养的程度和效果。“不遇”不是指被动的遭遇,而是指主动的避让、规避。“不被”就是不主动充当的意思。“甲兵”指直接用身体进行搏斗的士兵。古代三国时期诸葛亮比司马懿会打战,而司马懿就是用这一招把诸葛亮拖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