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式雷”:他們設計了這些建築

“樣式雷”:他們設計了這些建築

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季的“國家寶藏”節目中,樣式雷建築燙樣是故宮拿出的三件國寶文物之一。

燙樣,就是指古建築的立體模型。這種模型一般用紙張、秫秸、油蠟、木頭等材料加工而成。紙張一般選用元書紙、麻呈文紙、高麗紙、東昌紙。木頭一般選用紅松及白松。紫禁城古建築燙樣最開始由皇家指定的民間工匠製作。在清代,出現了製作燙樣御用皇家機構,即樣式房,功能猶如現在的建築設計院,主要負責皇家建築的設計與施工。在設計的初期階段,需製作出建築燙樣,供皇帝參考。燙樣可用於建築群模型,也可用於建築單體模型,還可用於建築局部模型。通俗一些講,燙樣實際上和現在的立體模型差不多,通過向皇帝展示擬建造模型的燙樣,可顯示出建築的整體外觀、內部構造、裝修樣式,和現在的三維效果差不多。皇帝認可之後,樣式房方可依據燙樣繪製施工設計畫樣,編制做法說明,進而招商承修,開工建設。

故宮博物院現藏燙樣80餘件,這些燙樣涵蓋圓明園、萬春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壇、清東陵等多處的實物模型,琳琅滿目,令人歎為觀止。它們是研究清朝建築歷史、文化及工藝的重要資料,亦是部分古建築修繕或復建的重要參考依據。還有大量的燙樣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以及法國、日本的博物館。

燙樣的製作包括梁、柱、牆體、屋頂、裝修等部分。其中,梁和柱採用秫秸和木頭製作;牆體主要用不同類型的紙張用水膠粘合成紙板,然後根據需要進行裁剪;屋頂製作時,首先利用黃泥製成胎膜,然後將不同類型的紙用水膠粘合在胎膜上,晾乾後,成型的紙板即為屋頂形狀;裝修的製作方法類似於牆體,再在上面繪製圖紋或彩畫。一般而言,製作好的燙樣,包括很多信息:建築造型、建築內部構造組成、建築色彩、建築材料、建築基本尺寸數據、建築裝飾(裝修)、建築基礎等內容。

雷姓家族先後7代在樣式房主持皇家建築設計,極其罕見,故被世人譽為“樣式雷”。樣式雷家族對於紫禁城古建築保護與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他們糾正了紫禁城古建築工匠“純經驗”的傳統觀念。傳統觀念中,包括紫禁城在內的中國古建築,其造型的優美、結構的精巧純粹源於工匠豐富的經驗,並不認為工匠也有文字、圖像組織及表達能力。樣式雷家族留下來的大量燙樣實物,提供了紫禁城古建築從設計到施工的豐富圖檔、畫樣及燙樣,說明中國古代建築工匠不僅具有良好的建築施工技藝,而且具有圖紙設計表達能力及立體模型表達能力。

樣式雷改變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中“見物不見人”的弊病。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古代沒有留下有關建築理論的系統專著,其論述散見於各種文史典籍中,介紹中國建築的偉大成就時,很少提及建築設計者。樣式雷家族留存的燙樣模型,給人以清晰的信息,便於我們瞭解、研究紫禁城及圓明園、頤和園及清帝陵等建築實物的設計理念,更可作為古建築設計、修繕、研究參考的依據。樣式雷家族7代人主持了清代皇家多種建築的設計,體現出豐富的建築思想,堪稱最牛御用設計世家,他們的故事已經成為傳奇。

樣式雷是對中國古代建築營造制度的重要補充。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制度,主要源於《周禮·考工記》《周易》等文獻中關於建築技術、建築做法及建築禮制的相關規定,突出在建築等級、建築工藝、建築佈局、建築構造、建築色彩等方面的文字表達,其意義往往不明晰。宋《營造法式》提供了古建築的營造法則、營造尺寸、做法大樣等內容,但上述的制度規定並未上升到實物角度。樣式雷家族留下的燙樣實物,有助於我們互相參照,從材料、尺寸、樣式、工藝等角度全面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營造制度。

樣式雷是紫禁城古建築燙樣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建築的豐厚文化內涵、藝術水準和高超的建築技術。而其所代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2日 22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