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文 / 劉守華

2003年公佈的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目錄中,有一項是中國國家圖書館申報的“清代樣式雷圖檔”。“樣式雷”是人們對清代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建築世家的譽稱。“樣式雷圖檔”就是雷家數代人積累留存下來的、雷氏家族設計繪製的建築圖樣及相關檔案文獻,形成於清乾隆——清宣統年間。 2007年,該文獻又以“‘樣式雷’建築圖檔”為名,參加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發起的對世界範圍內具有世界意義文獻的評選活動——世界記憶工程,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據統計,該文獻共計2萬餘件,中國國家圖書館藏1.5萬餘件,是收藏數量最大、品種最全、內容最系統的機構,也是最早向社會揭示樣式雷圖檔、提供各界研究和利用的單位。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文物研究所等單位也有相當數量的收藏。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處也有少量收藏。

樣式雷家族的跌宕起伏

祖籍江西的雷姓建築世家,在中國建築史上確實值得大書特書。自清康熙年間開始至清末的200年間,雷家共有7代11人為皇家建築工程效力,主持了皇家各類的建築工程,負責建築設計和圖樣繪製。雷家留下的作品,僅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和清西陵。此外像圓明園、北海、中南海、清朝帝王數次南巡的行宮等,也都由雷氏家族負責工程設計的圖樣繪製和燙樣製作。這些輝煌的建築作品至今仍被世人嘖嘖讚歎。一個家族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能夠取得如此舉世罕見的成就,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尋根溯源,雷家與皇家建築發生關係,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間。

明末清初,賦稅沉重,戰火頻仍,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的雷家不得不暫居南京避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身懷高超木匠手藝的雷發達(1619—1693年)和雷發宣堂兄弟一起,結伴北上謀生,被招募參加清廷宮禁營建,與皇家建築搭上了干係。不久,雷發達就因技藝超群,被康熙皇帝敕授為工部營造所長班。

但雷發達畢竟屬於工匠之列,真正獲得“實權”並贏得“樣式雷”美譽的是雷發達的長子雷金玉。

雷金玉(1659—1729年)來京後一直隨父學藝,他繼承父業,在父親去世後,也任工部營造所長班,並投充內務府包衣旗。但他的機遇比父親好,康熙年間修建暢春園,內務府營造司從包衣旗抽調眾多工匠參加這項皇苑建設,雷金玉很自然就被招進了建園工匠隊,並承領楠木作工程。機會終於來了,在為暢春園正殿九經三事殿上樑的施工中,雷金玉立了大功,受到皇帝召見、得到表彰獎勵,“欽賜內務府七品官,並食七品俸”,從此雷家名聲鵲起。後來在修建圓明園過程中,已年過六旬的雷金玉仍然受到皇帝賞識,充任圓明園楠木作樣式房掌案一職,負責帶領樣式房工匠,設計和製作殿臺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這是雷家第一個擔任樣式房掌案頭目的人,所以準確地說,雷金玉應該是雷氏世家代代因承樣式房一業的真正家祖。

雷家第三代登臺頗具戲劇性。雷金玉在71歲時去世,他的幾位妻子和兒子都隨靈柩一起回到南京。只有最後一位妻子張夫人帶著出生才幾個月的兒子雷聲澄(1729—1792)留在北京。這位有心計的婦人不希望丈夫剛剛開創的事業就這麼夭折,她勇敢地抱著兒子到工部哭訴。工部被張夫人說服,終於同意雷聲澄成年後,樣式房掌案職位再由他擔任。從此張夫人一心培養這個兒子,並且真的在兒子成年之後得到了雷家一度失去的樣式房掌案職位。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雷家應該感謝這位張夫人,而雷家的後代也確實在同治四年(1865年)為她立了《雷金玉妻張氏碑誌》,紀念她為雷家所做的貢獻。雷聲澄的生存年代正是“乾隆中葉土木繁興之際”,但留下的檔案中,並沒有更多顯示他重掌樣式房後取得業績的記錄,他的貢獻是培養了三位有成就的雷家接班人。

雷聲澄的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為:雷家瑋(1758—1845年)、雷家璽(1764—1825年)、雷家瑞(1770—1830年)。三兄弟趕上了好時候,他們成年時正逢乾隆和嘉慶年間,是“工役繁興之世”,這就為三兄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空間。大修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三兄弟通力合作,三園中的大部分景點都是他們經手設計和建造的。其中雷家璽表現尤為突出,他曾主持設計了乾隆八旬萬壽慶典從圓明園到皇宮的沿路數百處景點,包括亭臺殿閣、假山石洞、萬壽經棚、寶塔牌樓、西洋樓房等。此外,雷家從這一代起,還開始承辦皇家陵寢的工程設計,如為嘉慶皇帝設計昌陵。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第五代雷景修像

雷家的第五代傳人是雷家璽的三兒子雷景修(1803-1866年),他從16歲開始,就隨父親在樣式房學習祖傳建築藝術。但雷家璽是個有大局觀的人,儘管兒子一直跟著他學手藝,卻仍然有所擔心,怕年輕的兒子會因為經驗不足而使樣式房的工作有所閃失。於是他留下遺言,將樣式房掌案一職,交由夥伴郭九承擔。雷景修也算是有抱負有志氣的孩子,父親去世時他才22歲,又苦心修煉了20多年,終於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郭九去世時,爭回了樣式房掌案一職。雷景修雖然技藝高超,但生不逢時,道光、咸豐年間國勢衰微,根本不可能進行大規模宮殿和園林建築。雷景修的才華主要是在陵寢的設計中施展出來的,他曾主持設計了道光陵、慕陵、昌西陵、慕東陵、定陵等陵墓。其實,相比之下雷景修對家族、對後代的貢獻要比他的建築成就更大。“景修一生工作最勤,家中裒集圖稿、熨樣模型甚夥,築室三楹為儲存之所。經營生理,積貲數十萬。並修譜錄,塋舍規劃井然,世守之工,家法不墮者,賴有此耳。”(朱啟鈐:《樣式雷考》)也就是說,樣式雷圖檔的收藏是從雷景修開始的,這批珍貴的檔案文獻能夠存世並流傳至今,雷景修功不可沒。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第六代雷思起像

雷家傳到第六代,掌門人又是老三,這就是雷景修的第三個兒子雷思起(1826—1876年)。他繼承了父親為皇家設計陵寢的技術,曾經承擔過咸豐皇帝陵寢定陵的設計任務,並在這項工程中由於嫻熟的技藝和勤勉的工作態度,立功受獎,“以監生賞鹽大使銜”。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圓明園,雷思起和長子雷廷昌一起,因進呈園庭工程的圖樣和燙樣,蒙皇帝召見五次。

雷思起在設計修建定東陵時,因勞累過度而去世,當時只有50歲。好在他的長子雷廷昌(1845—1907年)一直伴隨他左右,早已熟練掌握了畫樣、燙樣和其他建築工藝,並且已經與父親同為樣式房掌案頭目,所以馬上就能接手父親的工作,致使雷家的建築根脈得以繼續傳下去。他先後設計了同治皇帝的惠陵、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光緒皇帝的崇陵等晚清皇帝和后妃的陵寢。雷思起和雷廷昌父子時代是雷家最輝煌的時代,他們曾因功勳卓著,被朝廷賞為二品頂戴和三品頂戴,成為七代樣式雷世家獲得的最高品級。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瓦匠壯夫工底單

不幸的是,雷廷昌成為了樣式雷的“絕唱”。這種結果並不完全是雷家後代的過錯,而是大環境使然。隨著清朝的滅亡,清廷的工部和樣式房也從歷史上消逝,而樣式雷是專為清朝皇室服務的,這時候自然也沒了飯碗。儘管雷家的後代仍然有從事建築行業的,也曾試圖承接皇室以外的項目,比如曾經為一些廠礦進行過設計。但當時西方列強已入侵華夏,他們帶來了新的測繪和建築技術,讓樣式雷傳統的設計方法在競爭中喪失了優勢地位。另外雷家後人中開始有人染上賭博、吸毒的壞習氣,家族的敗落自然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

樣式雷圖檔的形成累積

在我國古代,人們是如何進行建築施工的?清代學者李鬥曾在《工段營造錄》一書中這樣描述:“造屋者先平地盤,平地盤又先以畫屋樣,尺幅中畫出闊狹淺深高低尺寸,搭簽註明,謂之圖說。又以紙裱使厚,按式做紙屋樣,令工匠依格放線,謂之燙樣。”那時造屋首先要進行測量,然後畫圖,再製作模型,並按照“圖樣”和“燙樣”進行施工。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大清門至坤寧宮立樣糙底局部

長期以來營造一直屬於匠作之事,入不了古籍。史書中零星出現的,大多是皇室或官式建築,民間營造只能落得湮沒無聞的下場。所以古代建築雖然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但要了解這些建築的具體設計、施工細節卻並不容易,從這一點看,樣式雷圖檔就顯得尤為珍貴了。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製作定東陵燙樣

清朝的國家建築工程,其實施過程大抵與李斗的描述相似,只是因為屬於“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其中還有許多繁複的審批程序。一般是由管理工程項目的有關部門,如內務府、工部和欽派工程處等衙門,飭其所轄設計機構——樣式房的專職工匠(被稱為“樣子匠”),現場勘測,繪製建築設計圖即“畫樣”,然後再製作建築模型即“燙樣”。彙報皇帝得到欽準後,總管太監便傳旨內務府,“照燙樣式樣、尺寸添蓋”。再由欽派工程處設置的算房進行估工算料,並進行核查,經皇帝欽準後到戶部支取銀兩,招商承修。樣式房其實就是宮廷裡專門設立的皇家建築事務所。在清朝統治的200多年裡,雷氏家族曾經幾度掌握這個機構。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寶相寺大塔

清朝統治者也和歷代統治者一樣,雅好園居,一年中有大半時間都在園子裡“避喧聽政”,所以園林營造十分頻繁。而有了這樣的廣闊舞臺,雷氏家族就有了大展身手出人頭地的空間。

雷家歷代是為皇宮建築“出樣子的”,設計了諸多的建築作品,自然會留下不少“圖樣”和“燙樣”。此外由於是樣式房的掌案,還有“上傳下達”的任務,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機構堂官的“堂諭”,樣式房都要隨時記錄,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檔》和《堂諭檔》。同時還有雷家根據職業需要每天記述的翔實的隨工日記,業務往來信函和家族成員之間的書信、看風水的資料等等。因此,樣式雷圖檔的數量就非常可觀。

當時這些檔案資料都歸樣式房統一保存管理,存放資料的樣房設在圓明園的東北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由於樣房位置比較偏僻,這些資料得以倖免於難。雷氏第五代傳人雷景修擔心再出意外,就秘密把這些圖樣、燙樣運回了自己的宅院,並特意建了三間房子作為圖檔的“儲存之所”。就這樣,雷家這批珍貴的圖檔終於留存下來。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圓明園內文源閣圖樣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圓明園坦坦蕩蕩景群地盤畫樣

樣式雷圖檔總量多達兩三萬件,這些檔案資料顯示了樣式雷家族在皇家工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儘管圖檔的數量巨大,但由於雷家每一代都要分家,而分家就要分圖樣和燙樣,所以這些圖檔後來多分散地保存在雷家各族人的手中。

樣式雷圖檔的存世流傳

民國初年,雷家後代尚認為祖輩留下來的這些圖檔有“居奇之餘地”,於是就將其藏匿起來,有人想找卻“無從縱跡”。又過去十幾年,市面上開始零星出現樣式雷圖檔和燙樣,而且多是當年進呈的原件,包括圓明園、三海及近代陵寢的模型等,非常珍貴。這主要是衰敗了的雷家後代拿出來換錢用以維持生計的。這個現象被當時的名流朱啟鈐先生注意到。朱先生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創辦人,年輕時就對建築感興趣,並認識一些宮中的工匠,對樣式雷的建築成就頗為了解。他看到一些日本人和中法大學的人也在收購這些圖檔時,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這些東西都是國寶,照這樣賣下去,極有可能流散到國外或零星散佚。於是就給當時的文化基金會寫報告,希望能夠撥款將樣式雷圖檔收購,保存在北平圖書館。“鄙意北平現有文化各機關,如圖書館博物院,若能及時收買,再由專門家加以整理,或擇俾有系統之資料。零星散佚,消為烏有,豈不可惜。鄙人正在研究中國營造學社工作之際,故於雷氏家藏遺物,樂為考求。並期望於最短期間,使此項圖型,得一妥善之安置。”

後來文化基金會“撥款五千元,全數購入”。雖然這次所購資料用10卡車拉走,包括“圓明園、三海及近代陵工之模型二十七箱”“各項工程圖樣數百種”,但距離“全數”還是有一定距離。不過這一次大宗購買終於使樣式雷圖檔避免了在更大範圍內“零星散佚”之禍。這批圖檔後來保存在北平圖書館。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萬壽山準底冊》

此後,雷家的各支後代又陸續將自己所藏圖檔賣給了中法大學等單位和個人,而營造學社也一直沒有放棄對散佚在市面上的樣式雷圖檔的蒐集。文革前夕,雷氏後人還將祖輩流傳下來的圖檔和雷氏先祖的畫像等用一輛平板三輪送給了北京市文物部門。輾轉至近,目前樣式雷圖檔主要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單位。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國外一些個人收藏者手裡也還有一些。

樣式雷圖檔主要包括建築製圖、燙樣及板片(建築模型及組成構件)、文檔(各種往來文移、簿冊、信箋、私輯雜錄、隨工日記)等,專業性很強,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豐富翔實、最直觀形象,而且大多還能夠與遺存的建築實物對應的珍貴史料,對於中國古代建築史、傳統建築圖學,傳統建築設計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建築施工技術和工官制度,以及相關文物建築保護和復原等多方面的研究,均具有其他文獻無法替代的價值。而且,樣式雷圖檔的內容龐雜,還隱含了大量中國清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為研究中國清代歷史提供了珍貴文獻。

皇家建築檔案:樣式雷圖檔

裕陵地盤畫樣

由於樣式雷圖檔數量巨大,所以對其整理和研究一直比較緩慢。最早對樣式雷圖檔進行研究的應該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先哲們。上世紀30年代,朱啟鈐創立營造學社之初,就將“訪問大木匠師、各作名工及工部老吏、樣房算房專家”作為學社的一項重要任務,宣導研究樣式雷,並親自完成了《樣式雷考》一文,成為樣式雷世家研究的開山之作。1932年學社文獻部主任劉敦楨撰寫的《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易縣清西陵》等多篇學術論文,就是直接利用北平圖書館、中法大學所藏樣式雷圖檔和故宮文獻館保存的內務府檔案的成果。後來成為檔案文獻專家的單士元在學社期間,曾經協助劉敦楨收集了不少故宮文獻館的內務府檔案,還參加了中法大學購藏樣式雷圖檔移交故宮博物院的工作,1963年他撰寫的《宮廷建築巧匠——“樣式雷”》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使樣式雷圖檔研究進入更加深層次的領域。金勳在上世紀30年代就在北平圖書館擔任館員,專門從事樣式雷圖檔的編目和圓明園的研究工作,1933年他編輯的《北平圖書館藏樣式雷制圓明園及其他各處燙樣目錄》《北平圖書館藏樣式雷藏圓明園及內廷陵寢府第圖籍總目》,為後人對樣式雷圖檔展開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

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數量最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北平圖書館承接過來的,大多以“樣式雷排架××包”冠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樣式雷圖檔,大部分是中法大學解散後移交過來的,也有一些是故宮自行購入和收入者,這一部分檔案一般以“故宮博物院藏樣式房圖文檔案××號”來排列。這種排序方式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對樣式雷圖檔,雷家歷代並沒有進行過系統整理,加上多次分家,打包出售,所以雖然數量巨大,但整體性和系統性也破壞嚴重,這樣一包包攪成一團的圖檔,必然為後人的整理、研究埋下了隱患,所以儘管這批圖檔已經收進國家圖書館等單位70多年了,至今仍未得到徹底整理,排序也只好採用最原始的方法了。

1980年代後,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等對樣式雷圖檔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從1984年到1987年,天津大學的王其亨先生連續用了三年的時間,沉下心紮在國家圖書館樣式雷圖檔的史料堆裡,對一包包混亂的、有時內容與標籤不完全一致的圖檔進行鑑定、編目,終於完成了20萬字的樣式雷關於陵寢部分圖檔目錄的整理。自1982年以來,天津大學已將國家圖書館所藏最混亂的樣式雷有關陵寢工程的圖檔5000餘件清理完畢,並將初編目錄輸入電腦存檔。他們又與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合作,通過掃描、數字化等現代科技手段,將樣式雷圖檔按件分類系統整理,以徹底改變這一國寶幾十年來混亂無序、難以利用的局面。2000年,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綜合研究》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並正式啟動。2002年,樣式雷圖檔出版被列為國務院古籍整理重點資助對象。

為使樣式雷圖檔的歷史文化價值被更多人認識和了解,2004年8月,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華夏建築意匠的傳世絕響——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展”。此外,還邀請國內樣式雷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開展系列講座,與陽光衛視合作製作電視系列片《國寶背後的故事》,用2集製作“探訪樣式雷”,讓塵封已久的建築世家雷氏家族,重新進入公眾視野。據瞭解,為了讓這項世界記憶遺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經多年籌備,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於2014年10月啟動了樣式雷圖檔的整理編輯工作,決定分期分批進行出版。2016年4月,《國家圖書館藏樣式雷圖檔•圓明園卷初編》出版座談會召開,該書推出的是圓明園卷的一部分,收入圓明園全圖及正大光明、勤政親賢、茹今涵古、坦坦蕩蕩等景區圖檔共534件。這些圖檔多為道光、咸豐、同治朝所繪,既有景點規劃設計圖、踏勘草圖、建築平面圖、建築立面圖,又有室內室外裝修圖。

據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代內廷檔案中的有關樣式雷圖檔也已在著手整理。顯然,隨著對樣式雷圖檔研究的深入,人們將會越來越清晰地瞭解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理念,而通過解讀彼時彼刻的設計語言,清朝皇宮建築中的諸多謎團也將被一一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