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獅子溝南側,佔地22萬平方米,為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宏大者,建於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皇帝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他母親皇太后80壽辰而下旨仿西藏布達拉宮而建。

普陀宗乘之廟主體建築位於山巔,60餘座(現存40餘座)平頂碉房式白臺和梵塔白臺隨山勢呈縱深式自由佈局,無明顯軸線。

全廟佈局、氣勢仿拉薩布達拉宮,俗稱“小布達拉宮”。乾隆皇帝在這裡接見了萬里東歸的土爾扈首領渥巴錫一行,並舉行了隆重的講經、說法、祝壽等活動。普陀宗乘之廟位於承德避暑山莊北部,建成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宮,依山就勢,逐層升高,氣勢磅礴,宏偉壯觀。

乾隆三十六年,為乾隆帝六十壽辰和皇太后八十壽辰之年,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首領會集承德,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全國民族大團結的局面。為了敬重各族信仰,團結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建造這座大型寺院。

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廟宇,因仿拉薩布達拉宮而建,俗稱小布達拉宮。這座寺廟內大小建築約60處,殿堂樓宇,星羅棋佈,依山面水,巧於利用地勢和景物襯托,佈局靈活,又不失莊嚴肅穆!

普陀宗乘之廟佈局分三個部分:前部包括山門、碑亭、五塔門;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臺、僧房等;後部是主體建築大紅臺及周圍其他建築,大小共60餘處,被包圍在雉堞銜連、依著山勢起伏而環寺一週的高大圍牆之內。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大門口的石獅,盡示皇家之威嚴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大門入口處香爐腳上,藏傳佛教特有的法獸,不遠處廟牆上的法輪。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即有藏傳佛教的特點,也有中原佛教的精華。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不遠處是承德的標誌——棒槌山

主體建築大紅臺,通高43米,臺中央萬法歸一殿 —— 是主殿,殿頂部高出群樓,殿頂都用鎏金魚鱗銅瓦覆蓋,金光閃閃,富麗堂皇,極其雄偉壯觀。底部因三層群樓合圍,影陰暗,光照對比鮮明,造成了宗教森嚴肅穆的氣氛,是宗教建築上的瑰寶。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外觀很像拉薩布達拉宮——大紅臺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大紅臺的核心建築——萬法歸一殿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萬法歸一殿,居於大紅臺的正中,如同山谷中升起的山峰。

大紅臺的正面,下面是高達十八米的大白臺,其上聳立著高達二十五米的大紅臺。紅臺內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央是重簷攢尖鎏金銅瓦項的“萬法歸一”殿。萬法歸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精湛的建築工藝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萬法歸一殿上覆鎦金魚鱗銅瓦,屋脊飾以波狀鎦金瓦。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鎦金魚鱗銅瓦在陽光下金光閃閃

萬法歸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位於大紅臺中心,方7間,重簷攢尖頂,上覆鎦金魚鱗銅瓦,屋脊飾以波狀鎦金瓦。寶頂呈法鈴狀。殿頂用頭等金葉14000餘兩。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想當年乾隆皇帝曾經佇立在窗前、、、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萬法歸一殿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整體以紅黃色為主,皇家氣派十足。

探秘承德普陀宗乘之廟

位於中央的萬法歸一殿

萬法歸一殿是全廟舉行集會和慶典活動的場所,每年七月十一日在殿內舉行佛教學位考試。臘月二十七、正月十四在此舉辦送崇活動,全體喇嘛在此唸經,驅除妖魔祈求太平。清代,內外蒙古千里迢迢進此廟上香求佛者絡繹不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弘曆曾在此殿接見萬里迴歸的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一行,並舉行了大型講經祝壽活動。

此文全部攝影作品由本人於2018年8月30日拍攝於承德普陀宗乘之廟,擁有相應的知識產權,敬請尊重,歡迎整體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