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亮劍!第12屆中國航展上的戰機英姿

中國航空報訊:央視11月13日播出的《焦點訪談》以“藍天亮劍 新姿態 新突破”為題,報道了第12屆中國航展上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殲20隱身戰機等的驚豔表現,以及人民空軍改革開放、改革強軍的新成就。

節目中說到,69年前的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正式成立。而在這屆中國航展上,人民空軍也在用一種獨特方式慶祝自己的69歲生日。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第一次亮相中國航展,一口氣完成了“眼鏡蛇”機動等一系列經典炫目的高難度動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矢量推力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殲20隱身戰機第一次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進行公開飛行表演;“八一”“紅鷹”兩支飛行表演隊共舞藍天;多種國產戰機同場競技,讓在場觀眾大呼過癮。

在11月6日開幕的第12屆中國航展上,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驚豔亮相,表演了“榔頭”“大迎角360度滾轉”“落葉飄”“眼鏡蛇”“赫伯斯特”機動等許多高難動作一氣呵成,讓觀眾目不暇接。

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志介紹:“著名的‘眼鏡蛇’機動,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過失速機動,這些動作在作近距格鬥時,對戰鬥機的能力是有比較明顯提升的。我們戰鬥機現在都有比較先進的中距空戰能力,可以在視距外對對方目標進行打擊,戰鬥機在突破中距達成近距的時候,這種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架特殊的殲10B之所以能做出這一系列高難度飛行動作,是因為它的發動機採用了推力矢量技術。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國家掌握推力矢量技術。

正式列裝空軍部隊後的殲20隱身戰機在此次航展上也進行了編隊飛行,表演了雙機低空盤旋、上升轉彎、單機加力盤旋、戰鬥轉彎、單機大仰角拉起等動作,這是中國空軍殲20戰機以“新塗裝、新編隊、新姿態”首次進行公開飛行表演。

在此次飛行展示中,殲20戰機完成了不少高難度的飛行動作,充分展示了殲20戰機良好的操控性能和優異的作戰性能。而在11月11日,空軍成立69週年紀念日這天,殲20首次以四機編隊亮相中國航展,給觀眾帶來特別驚喜。

殲20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雙發重型隱身戰機。2011年1月11日,殲20隱身戰鬥機在成都首飛成功。作為新一代戰機,殲20宣佈了中國空軍“隱身時代”的到來。

航空工業副總經理、中國科學院院士、殲20戰鬥機總設計師楊偉介紹:“殲20第一個突出隱身,第二個突出遠程的打擊能力,第三個突出的是信息化作戰的能力。而這些突出的點,在航展上實際上都不能展示。”

隱身、遠程打擊、信息化作戰,這才是殲20戰機的關鍵優勢,殲20作為先進作戰裝備,空軍正迅速把這些技術優勢轉化為真正的作戰優勢。

藍天亮劍!第12屆中國航展上的戰機英姿

嶽書華 攝

2017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上,殲20首次以三機編隊的方式接受檢閱,實現了從設計定型試飛到批量裝備服役的巨大跨越。

2018年2月9日,中國空軍發佈消息,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2018年5月9日,中國空軍宣佈,殲20首次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

新型作戰裝備猶如利劍,需要先鍛造、再磨礪,再鍛造、再磨礪。在空軍磨礪殲20這把空中利劍的同時,科研單位也將目光盯住瞭如何鍛造更新一代的空中作戰裝備。

楊偉表示,“在航空武器發展過程中,第三代戰鬥機、第四代戰鬥機,不是我們定義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根據它們的戰略需求、突出重點而定義的。在第四代戰鬥機之後,咱們可以叫第五代、第六代,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沒有定義,而且它們的戰略需求和我們的戰略需求也不完全一樣,所以說真正未來創新發展的過程,我們無論從需求上還是技術上,都會不一樣,在飛機形態上也會不一樣。”

(下轉三版)(上接一版)

以殲20為代表的新型裝備已成為中國空軍的拳頭力量,而對於現代空軍來說,再有力的拳頭也不能單打獨鬥,有了完整、有效的作戰體系才能形成最有力的空中作戰力量。

2016年7月,空軍公開發布的一張照片,曾極大振奮國人信心:一架塗裝中國空軍標誌的轟6K飛機正在飛越黃巖島上空。照片的拍攝者就是我國第一批駕駛轟6K戰機巡航黃巖島的飛行員。

在本屆中國航展的靜態展示區,社會公眾可以近距離參觀成體系化展示的現役空軍裝備,轟6K、空警500、運20、直10K等。

王明志介紹:“空軍進行實戰化訓練的時候是成體系進行這樣的對抗,其中包括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信息攻防、火力打擊等多個要素。”

在本屆航展上,空軍遴選了30多型代表性裝備參展,涵蓋了制空作戰、空中打擊、戰略投送、預警探測、防空反導和空投空降等要素作戰力量,成系統、成體系地展示了改革開放、改革強軍的新成就。

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表示:“我們將把這次航展上人民群眾對空軍的關心關注,轉化為練兵備戰的動力、能力,更好地擔負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神聖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