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電影裡的馬修老師就是這樣一位伯樂。影片裡著重表現了兩個季節也很耐人尋味,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馬修老師是一位藝術修養很好但一直不得志的音樂家,故事是從一年冬天開始的。馬修老師在經歷事業的低谷時應聘到一所專為問題兒童再教育的學校,在這樣一個嚴寒的季節,馬修老師的到來無疑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帶來了藝術啟蒙的春天。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池塘之底的教學模式是嚴苛的,機械化的,以及針對問題兒童差生的一些強制手段,孩子們似乎也已經習慣了闖禍。懲罰,冷漠地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英國文藝理論家沃爾特·佩特曾說: 一切藝術都向往著音樂的情態。馬修老師給孩子們展示了最初的藝術形態,那是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悄然浸潤人的心靈,滌盪掉人心底的狂躁和罪惡。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也許,他也曾希冀在這裡幹出一番成績,也是一個心懷理想信念的人,然而,最終只是鎩羽而歸,但他撒下了對美好事物努力追尋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裡,來日一定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春意未消,馬修老師就要走了,樹林卻愈發茂盛起來。他幫孩子們驅走了嚴冬,在暮春時節走到了故事的結尾,善良的馬修老師在上車前做了人生中唯一一件“違揹他職業操守”的事情,私自帶走了苦苦等候星期六的派皮諾。這正是馬修老師的偉大之處,使得故事有了童話般的結局“派皮諾等待是值得的,因為他離開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如果眼前的一切都別無選擇,如果身處“池塘之底”你會伸出那隻手,拉住那失落的年少之心嗎?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應有一位馬修老師,池塘之底的孩子也應有春天!

馬修老師

當我們找到了春意的枝條,當我們成長為參天大樹,我想也會如當年的馬修老師一樣,撒下希望的種子,靜待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