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最近幾年,醫療行業出現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本文將從醫院、醫藥工業、藥品採購、醫療大數據等維度逐一進行分析,供廣大從事醫療事業人員、相關企業和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們提供參考。

從衛計委統計年鑑中可以得出2018年綜合性醫院市場規模為2.4萬億,保守估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萬億。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國”退“民”進

2013年至2018年,全國公立醫院數不斷減少,民營醫院數不斷增加。2018年底民營醫院數量突破了2萬家,公立醫院為1.1萬家。這一數字的背後,是民營資本進入醫院市場的直接反應。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作為我國目前提供健康醫療服務的主體機構,經歷10年的黃金髮展期後,公立醫院開始出現劇烈變動。移動醫療、分級診療、醫聯體、藥品零加成、嚴控藥佔比、地產資本湧入醫療行業紛紛湧現,或多或少都造成一定衝擊,相反民營醫院則迎來了空前發展。

3、發展趨勢:公立與民營“各司其職”

在目前,無論在就診人數與技術力量方面,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但這差距正在縮小。

民營醫院已經在國內醫療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加上政策層面的放開和支持,民營醫院在中國醫療行業中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那麼未來中國醫院的格局很有可能是:公立醫院做綜合,私立醫院做專科。公立醫院保基本,私立醫院做高端。

歷來我國對醫療服務行業提出的要求都是“保基本”與“強基層”,可見保證居民基本醫療需求是我國醫療行業的底線,這意味著未來不論我國醫改政策如何調整,都會保證基本醫療需求的滿足。

收費受到國家管控,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價格不能太高,但是同時受到國家的補貼,因此公立醫院是以滿足基本需求為主。而大多民營醫療機構選擇盈利性領域,可以自由定價,這樣就能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即高端醫療。

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專科連鎖”和“醫療集團”,這對醫院增加規模優勢,放大品牌效應,提升成本議價能力有所幫助。

二、醫藥工業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衛生支出增長過快進入控費階段,同時大藥企的重磅品種形成穩定銷售現金流可對研發投入提供更堅定的支撐,研發週期後的更多創新品種陸續投入市場。

日本創新藥市場的發展路徑也有類似之處。八十年代由於受降價潮影響,一批藥企將研發重點轉至Me-too為主的仿創,九十年代陸續有產品上市。2000 年後創新成果逐漸落地,進入發展期。

目前我國藥企也到了加速創新轉型的時點。經歷了前期醫保擴容的粗放式增長後,現在醫保紅利效應已逐漸消失,具有優秀研發能力的藥企會因控費、降價以及愈演愈烈的競爭壓力逐步踏入仿創或創新的領域,從而進入創新藥快速發展時代。

1、海外優秀生物醫藥人才加速回流

國家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而頒佈了一系列鼓勵計劃,包括中央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以及各地市的引流計劃等,其中‚千人計劃有近三分之一為生物醫藥領域的優秀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目前‚千人計劃已分13 批引進6000 餘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對我國的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都帶來了積極影響。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國家千人計劃通過申請的人數


同時我國留學歸國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青年千人計劃和教育部的春暉計劃、人社部的赤子計劃等也提高了海外留學人員迴流比例,為創新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2、未來2-3年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方向

原研藥具有研發週期長、投入巨大、成功率低、風險大的特性,因此長期以來具有規模優勢和資本優勢的龍頭藥企才能一擲千金來支撐龐大的研發體系費用。從藥物篩選的小分子到先導化合物再到臨床前研究階段,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而再從臨床階段到上市,成功率僅約十分之一。從前期分子篩選開始,平均幾千個分子中才能有一個獲得成功。而一個藥品成功研發的成本投入一般至少要十幾億美元,這決定了藥企如想獲得持續增長,必須具備合理梯度、產品豐富的研發管線。

3、創新藥帶來的醫藥外包市場行業機會

CRO和CMO是醫藥外包市場的重要組成,業務貫穿新藥研發的實驗室階段以及臨床和商業化階段,從前期小批量新藥化合物的合成到後期製藥工藝的開發和藥物的製備,可以幫助藥企解決實驗室研究成果無法放大的技術難題,並不斷優化製藥工藝、持續降低生產成本。

近7年世界醫藥CMO行業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以年均複合增長率11.95%的速度快速發展,2017 年達到628 億美元。中國醫藥CMO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且在全球CMO行業中的佔比在逐年上升,但這個比例仍處於較低水平, 未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中國CMO 市場規模及全球佔比不斷上升

未來醫藥行業內精細化分工和外包非核心技術業務將成為趨勢,大型藥企通過外包來將資源和力量集中在自己的重點研發技術,同時降低資產和風險,同時藉助CMO的工藝研發優勢降低成本、提高產率。同時由於新藥研發的投資回報率逐年降低,未來大公司作為平臺,收購已進入臨床試驗後期或獲批上市的產品來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持續性發展也將成為趨勢。小型研發企業由化合物研究開始,進展到一定階段之後與大藥企或CMO生產企業合作的情況也將越來越多。

4、優質仿製藥行業供給—需求—支付變化情況分析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但主體仿製藥行業競爭力不高。

我國醫藥製造業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收入規模從1999 年的1324 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28062億元,年複合增速18%,遠超全球醫藥行業平均增速。2014 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達1073 億美元,全球(9761 億美元) 佔比11%,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39%)和日本(8%)。以中國、印度、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正在崛起,預計2019 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全球佔比提升至14%,超過歐洲五國總和(12%),僅次於美國(38%)。

仿製藥仍是國內醫藥消費市場的主體,中國已有的藥品批准文號總數高達18.9 萬個,95%以上為仿製藥。國內仿製藥市場規模達5000 億,但是行業集中度極低,中國CR8 佔比僅18.82%,對比印度CR8佔比52.31%、美國CR8 佔比52.96%;低水平仿製和惡性低價競爭現象嚴重,例如在 3244 個化學藥物品種中, 262 個品種佔據了註冊文號總量的 70%;而且由於過去我國批准上市的藥品沒有與原研藥一致性評價的強制要求,導致有些藥品在療效上與原研藥存在很大差距,行業盈利能力差,平均5-10%毛利率,遠低於國際50%左右平均水平。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中、美、印CR8 對比

5、用藥結構和需求走勢

在改革開放前,肺結核、肝炎等傳染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抗生素、磺胺、解熱藥、維生素、抗結核藥等是主要的明星品種。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藥品的需求發生改變,心腦血管、抗抑鬱類、抗病毒類藥品等快速增長。近10 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及伴隨生活方式的改變,腫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神經系統用藥、慢性腎病等慢性發病率明顯提高,2003-2013 年,我國居民不同年齡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相對穩定,但由於人口的老齡化,總人群的慢病患病率增加了1 倍。未來30年, 中國人口步入加速老齡化的階段。到2050年,中國60 歲以上人口數量將超過4 億,佔總人口比例近40%。那麼,中國的疾病譜變遷的路徑非常清晰,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有望緩步下降,而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腎病、老年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障礙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將持續爆發,病人基數在一個很長的週期裡都將呈現穩步增加的趨勢。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我國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上升

慢性病要求患者長期用藥甚至終身服藥,對藥品的安全性和療效有很高的要求。隨著醫療衛生人均支付能力的提升,優質藥品的需求不斷提升,藥品需求的改變傳遞到醫藥供給端,低質量品種生存空間被壓縮,直至退出市場,高質量仿製藥重新瓜分市場份額的機會。而且中國的用藥結構與全球對比,存在顯著的差異,抗感染藥物、消化系統用藥及免疫調節劑等佔比過高,長期看這類藥物的相對比重將持續下降,糖尿病、類風溼關節炎、疼痛、呼吸系統、精神健康、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用藥領域在中國仍有顯著的成長空間,與中國疾病譜及變化趨勢相吻合。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從小程序“發標啦”獲取的招標中標數據看,按藥品分類統計,依然是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全身用抗感染藥物、消化系統及代謝藥採購額居前。近年來,神經系統藥物的醫院採購額一直穩中有升,2018年位居第四。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9年各大類藥品採購額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各治療領域中,國內十強藥企集中度差異明顯。以腫瘤藥為例,儘管山東綠葉和吉林敖東力壓羅氏、阿斯利康、賽諾菲,成為行業的前兩名,但腫瘤藥大部分市場還是被跨國藥企所佔據。

一直以來,創新藥研發是整個醫藥行業的一大難關,不僅風險高、成本昂貴,而且耗時耗力,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一旦試驗失敗就將血本無歸。

2017年10月,兩辦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鼓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以及由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開展臨床試驗並經中心管理部門認可的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給予優先審評審批。

這也激發了國內藥企研發創新藥的積極性。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共有55個新藥(化藥1.1類+生物藥1類)獲批臨床,其中化藥26個,生物藥29個。縱觀歷年數據,本土藥企獲批新藥臨床批件數呈現逐年增多趨勢。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藥品採購額排名前10名藥品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全身用抗感染藥品採購額排名前10名藥品

四、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2014年起健康醫療類大數據投融資事件增多, 2016年最多共66起,2017年略有下降。 2018年,健康醫療大數據僅在Q1便發生了35起投融資事件,其中12件來自醫療信息化建設,多為利用AI、語義識別、數據模型,挖掘診療信息,連接院內院外平臺等類別的企業。受人工智能熱潮影響, 2017年輔助決策類共發生17次投融資事件, 2018Q1共5起,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資本進入該領域。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3-2018Q1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領域投資事件

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涉及的相關技術範圍非常廣,如底層數據採集中包括信息化、物聯網、 5G技術,處理分析中包括深度學習、認知計算、區塊鏈、生物信息學及醫院信息化建設等。全球大健康數據正以每年48%的速度增長,在2020年數據量將超過2300Exabytes。預估2020年,全球健康物聯網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61萬臺。院內數據方面,2018年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整體已實施比例在80%-90%之間,且集中於三級醫療機構,大量健康醫療數據的積累為算法搭建提供了基礎。在處理分析方面,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學需要與實際應用場景相結合,以便搭建有效模型。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5-2020年全球健康物聯網設備數預估

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以數據規模為基礎,且在政策和資本鼓勵下,部分應用場景進入市場啟動期,如健康管理、輔助決策(全科輔助決策、影像病理輔助診斷等)、醫療智能化等。下一階段,隨著企業大數據/AI技術長期的應用實踐探索,產品不斷更新完善,預估2-5年的內,產品將首先在B端客戶中進行推廣;隨後,伴隨軟件友好度和準確度的上升,在B端客戶使用的影響下, C端市場將展開競爭。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3-2022年中國醫療大數據應用場景市場發展趨勢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8年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細分領域企業分佈

2017年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50億元人民幣,在線諮詢量達到23.8千萬次。由此可見,互聯網醫療可觸達的用戶規模將越來越大,而僅靠醫生或相關從業人員在後臺回答問題並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量。因此,企業需依賴大數據或AI等技術優化問診、健康/慢病管理等產品的功能,從而有效滿足用戶需求,最終提升付費率。此外,對於不斷擴張的企業,大數據及AI技術輔助提升服務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使得在付費率低的情況下(好醫生IPO披露2017年付費轉化率為2.7%),也可以形成穩定的營收與較高的利潤率。艾瑞認為,隨著企業AI智能分診、 AI健康管理路徑等模型成熟且全面應用後,院外數據的應用市場將進入快速成長期。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2-2020年中國在線諮詢量及在線醫療市場規模

大部分移動醫療公司在經歷了4-5年數據沉澱後,積累了大量的數據樣本,然而如何通過技術將其轉化為可被解讀的報告仍需時間。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的支付方主要集中在B端,包括醫院、藥企、藥店、保險、政府等多類企業;且在主要支付方中,藥企、保險已形成了一定的支付習慣。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收費方式有多種,包括項目制、 Saas服務收費、軟件租賃費、增值服務費等;前三種為現階段主要的收費方式,而增值服務費將隨著大數據及AI應用場景的增多而增加。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703-201802健康醫療排名前10APP月度設備數及佔全行業設備數比例

輔助決策類企業採用的技術多為認知計算、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針對科室或疾病領域的不同,其領域也不同,包括影像輔助診斷、病理輔助診斷及全科輔助決策等。其中全科輔助決策準確率85%左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影像和病理輔助診斷的準確率超過90%,其產品正在落地中。現階段,各企業主認為輔助診斷的價值在於為醫生提供病灶性狀描述、自動生成報告、精準定位病灶,降低漏檢風險。 1)針對三甲醫院醫生,輔助診斷將替代醫生重複性工作,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醫生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或者在短時間內監測患者的腫瘤變化,以便醫生及時觀察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該類解決方案單價較高,從幾十萬到上百萬均有。 2)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系統將直接給出結果,快速有效的進行腫瘤的初篩,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效率及質量,釋放醫療資源。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解決方案價格相對低一些,未來可能以按次收費為主。 3)全科輔助決策,將幫助大型三級醫院或在線醫療公司實現快速分診,提升效率。其價格將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22年輔助決策醫療機構付費規模預估

全球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市場規模發展迅速, 2012 年市場規模不超過 2 億美元, 預計 2018 年將接近6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 22.7%。艾瑞分析認為,隨著高通量測序設備的廣泛應用,基因數據量也呈倍數增長。數據量的增長,也使得基因測序的工作重心從繁重的人工測序轉到了中游的數據分析上。下游臨床應用及消費基因的成熟,為數據分析提供了客觀的支付方。因此在應用終端的推動下,中游數據分析產業將迎來快速增長,現階段生物信息公司業務往往大而雜,而專注某一醫療領域的生物信息公司(如精準癌症)少之又少。國內市場專注基因組數據分析的生物信息公司並不多,該領域值得期待。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個人基因組測序市場推廣利好

2018年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12-2018全球基因測序信息學市場規模

總體而言,在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診前、診中、診後環節打通的場景下,單家企業或機構的服務供給能力有限。只有依賴多方角色協同合作,配合提供健康醫療服務,才能滿足用戶需求。未來健康醫療產業中的勝出方,不單再是個體,而是不同領域的企業共同合作完成的生態體系。因此,企業在構建核心優勢的同時,還需要具備戰略眼光,及發現投資優秀合作伙伴的能力。該體系的核心產業包括健康醫療大數據公司、醫生、健康醫療服務提供方,輔助產業包括數據採集方(智能硬件等、區域信息平臺)、運營商、物流服務、雲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