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百日築基第10品

發願文

稽首三界尊 皈依十方佛

我今發宏願 持此金剛經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10品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來自金剛悟道

00:00

01:42

(音頻製作:善壹)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白話文淺釋】:

佛陀再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以前在然燈佛時,有沒有得到什麼成佛的妙法?”

“沒有的,世尊!因為諸法本是緣起性空,諸法實相本來清淨具足,沒有什麼可說、也沒有什麼可得的成佛妙法。如果有所得的心,就無法和真如實相相契合。”

佛陀接著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菩薩有沒有莊嚴佛土呢?”

“沒有的,世尊!為什麼呢?菩薩莊嚴佛土,只是權設方便,度化眾生,若存有莊嚴清淨佛土的心念,便是著相執法,就不是清淨心。著相的莊嚴佛土,便落入世間的有漏福德,即非真正莊嚴佛土。莊嚴二字,只是為了度化眾生,權立的一個名相而已。”

“所以,須菩提!諸位菩薩、大菩薩都應如是生起清淨心,不應對眼識所見的種種色相生起迷戀、執著,也不應執迷於聲、香、味、觸、法等塵境,應該心無所住,令清淨自心自然顯露。”

“須菩提!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王那樣高大,你認為如何?他這個身體大不大?”

須菩提回答道:“很大,世尊!為什麼呢?佛陀所說的不是無形無相的法身,是指有形有相、有大小的色身,因此可以說這身體很大,但不能稱之為大身。只有非身(清淨法身),等如虛空、不可丈量(不是世間大小分別所能涵蓋的),才能稱之為大身。”

【六祖慧能大師金剛經口訣】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10品

【莊嚴淨土分第十】

清淨心生,是為淨土。

莊嚴所相,即非莊嚴。

故受之以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佛恐須菩提有得法之心,為遣此疑,故問之。須菩提知法無所得,而白佛言:“不也。”然燈佛是釋迦摩尼佛授記之師,故問須菩提,我於師處有法可得不?須菩提即謂法因師開示,而實無所得。但悟自性本來清淨,本無塵勞,寂然常照,即自成佛。當知世尊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如來法者,譬如日光明照,無有邊際,而不可取。

【“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清淨佛土,無相無形,何物而能莊嚴耶?唯以定慧之寶,假名莊嚴。事理莊嚴有三:第一是莊嚴世間佛土,造寺、寫經、佈施、供養是也;第二是莊嚴見佛土,見一切人,普行恭敬是也;第三是莊嚴心即佛土,心淨則佛土淨,念念常行佛心是也。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修行人不應談他是非,自言我能我解,心輕未學,此非清淨心也。自性常生智慧,行平等慈悲心,恭敬一切眾生,是修行人清淨心也。若不自淨其心,愛著清淨處,心有所住,即是著法相。見色著色,住色生心,即是迷人;見色離色,不住色生心,即是悟人;住色生心。如雲蔽天;不住色生心,如空無雲,日月長照;住色生心,即是妄念;不住色生心,即是真智。妄念生則暗,真智照則明;明即煩惱不生,暗則六塵競起。

金剛經百日築基第10品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雖大,內心量小,不名大身;內心量大,等虛空界,方名大身。色身縱如須彌山王,不為大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