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隨緣不是毫不作為,而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佛法講隨緣

難道就是不爭取了嗎?

其實隨緣並不是無所作為

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就是在‘因’上,我們努力去做

結果隨緣,這才能知足常樂

真正的隨緣不是毫不作為,而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有人問:“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我不求人,希望像古人一樣活得很閒,實際上這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我不求人,不少事就辦不成,我的生活、事業就會不順。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呢?”

佛門講一切隨緣,努力,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就是在因上,我們努力去做,結果就隨緣,這才能知足常樂。所以,知足常樂,並非現在很多人所理解的滿足於或者叫苟且於現狀,不是得過且過。

因上努力,就是說注重過程,努力地拼搏奮鬥;果上隨緣,就是最後該怎麼著怎麼著,不要太想著結果—今天將種子播下去,明天就想得到回報,或者說今天早晨將將種子種下去,下午就想得到收穫。

常常愛說“隨便”的人,實際上可能有一種對生活不負責任的態度。為什麼說“隨便”,可能只是他當時沒有想好怎麼辦。然後事來了以後,他就不幹了。

隨緣,就是安於當下。以前,有一個老和尚帶弟子在一個小飯店吃飯。店裡的廚師不會做素食,端上來的兩碗麵裡面放蔥了。弟子就說,這裡面有蔥。老闆說,他不想換了,沒有了。只見老和尚拿起來就吃。弟子急了,就跟老和尚說:“師父,這裡面有蔥。”老和尚說:“他說沒有就是沒有。”

後來,有次弟子到餐館吃飯,老闆承諾做的絕對是素的。但待飯食端來一看,有雞蛋和蔥。如果要挑出來,主人會比較尷尬。於是,弟子就把雞蛋吃了,把蔥撥在一邊,不讓人看出來。這就是隨緣。從此以後,弟子也悟到了隨緣的真諦。

——學誠法師《好好說話》

真正的隨緣不是毫不作為,而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以下為學誠法師關於因果

與網友的對答

網友1:法師,佛法講隨緣,難道就不要去爭取了嗎?如何理解“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句話?

學誠法師:要爭取,還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但不要為結果而憂喜、執著。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在因地上拼盡全力,在果相上坦然自若。因上努力,就是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果上隨緣,就是放下自己不能改變的。因上不努力,就是一味消極;果上不隨緣,只會平添痛苦。積極而隨緣,才是中道的心態,智慧的心態,輕鬆的心態。

佛法教我們“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上要努力,認準了方向就要堅定,再大的困難也不要退縮;果上不執著,懂得萬事皆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會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而沮喪、痛苦甚至崩潰。佛教又講無限生命,教導我們在正因和善緣上不懈努力,這是最積極而智慧的行事原則。

網友2:頂禮恩師!請問為何說“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不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嗎?

學誠法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講因果的規律;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是講我們處事的心態。

網友3:大師,為一件結果幾乎既定的事爭取,是對的嗎?且成功的機會渺茫,事成結果也未必就好,事一發動卻有負面影響。

學誠法師:在果上爭取,不如在因上努力。人往往奔波於外境的是非得失,卻忘記了自己當下在種什麼因。

網友4:師父您好,我下個月20天有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在二月份我就計劃好了,總覺得時間好難過去,每天都憧憬那一天,每天對那天不斷的妄想。師父,應該怎麼能讓自己對未來重要的事情學會淡定,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如果我下個月計劃失敗了,我抱這麼大這麼久的憧憬心,一下會落下深淵,該怎麼調解心態?

學誠法師:憧憬、期待,都是內心的想象;真正為未來去做準備,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才是應該做的,所謂“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網友5: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師父,15天即將畢業,內心惴惴不安,面對未知心生恐懼。創業沒有想象中順利,不想輕言放棄,內心卻也開始嚮往於找分工作的穩定。很想心回平靜,遠離焦躁。

學誠法師:堅定自己的志向,心就會平靜,否則外在再安穩,心也會焦躁。

網友6:頂禮法師,努力做事,結果隨緣,是否可取?為人處世皆如此是否為冷漠?

學誠法師:冷漠與平和是不同的。菩薩“心熱似火,眼冷似灰”,悲智雙運故。

網友7:師父,焦慮是人工作和學習中常有的情緒,如何對治?

學誠法師:關鍵是不要盲目攀比。“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積極而不著急。

網友8:法師,遇到在眾人面前發言,重大活動,或者進入面試非常緊張,睡不好覺,是不是因為我見太重,自我的意識太重?應該如何減緩這種情緒?

學誠法師:緊張來源於希望得到肯定、害怕做得不好而破壞形象。把這種心態收斂一下,將注意力放在所說的內容上,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網友9:請教師父,“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那我們在做一件事時,怎樣鑑別自己追求或執著的是這件事情成功的因還是果呢?

學誠法師:所有的因,都在我們自己的內心中。

網友10:師父,過幾天弟子有一個重要的面試,有很多牛人也參加。這讓我心裡有些緊張,我應該怎麼辦呢?

學誠法師:在因地中,我們應該多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在果地上,我們則不應與他人攀比,患得患失、緊張焦慮。

網友11:頂禮師父,看到師父之前有教導要果上隨緣。我最近正好遇到困難,一直告誡自己“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就好。可在處理過程中,還沒看到果呢,就心情覺得堵塞甚至反應到身體上發虛,道理懂了怎麼還這樣啊!果出來後即使果不好也放鬆了。這個處理的過程好痛苦,心理素質太差了?怎麼改善這個心境呢?

學誠法師:因為內心的執著太重,雖然告訴自己要隨緣,實則沒有放下,反而把“果上隨緣”當作了一個負面暗示,越這樣想,越擔心結果會不好,心越綁越緊。這句話好講,背後的內涵要深深吃透,落實到身心之上,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網友12:法師您好:每一次遇到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的時候,總是會擔心意外會發生。比如遇到重要考試前害怕自己會生病,遇到重要場合發言害怕自己因為緊張而失態,請問法師,遇到諸如此類的情況應該如何樹立正確的心態?感恩。

學誠法師:這些擔憂,都源自於對結果太在意了,越是在意,越會患得患失、胡思亂想,從而干擾到做事本身。要知道,未來是由許多因緣組成的,自己的努力是因緣之一,不是全部主宰。所以要“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網友13:大師我已近而立之年,這幾年來一直心亂如麻,不能靜下心來做任何事,做事沒有恆心且容易分神,雖有遠大理想卻感覺自己使不上勁,不知道是中魔還是怎麼了?

學誠法師:問題就在於理想遠大,但與現實脫節,所以難以身心一致地去奮鬥。佛法講“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理想要高遠,但行持要踏實;又講“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在自己的因緣條件下盡力,但不要急著實現某個結果。

——問答選自學誠法師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