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章中描述一个洞穴,人一生下来就在洞穴里,手脚被绑着,身体和头都不能动,他们眼前是洞壁,他们背后是一个过台,过台背后是火光,火光把过台上人来人往的活动投射在洞壁上,洞穴里的囚徒便以为洞壁上晃动的影像是真实的。柏拉图认为,这个洞穴就是我们的世界。

这世间浪漫得超乎想象,人所能想象的疯狂,远不如人所能为之的疯狂,人所能设计的误会,远不如历史传奇的阴差阳错。

皆谓“夏虫不可以语冰”,可我想知道墙外世界的尽头在哪里,了解时间的纵深,想带着睨视寰宇的骄纵与使命感,把格局打开一些。

我用身体力行的另一种方式,踏上博物馆这道与时间对话的长廊,是的,大概“长廊”比“大门”更通透一些吧,不锁起,也欢迎你来探访我记录的足迹。

砥砺时间

文物跨越时间,是唯一可以证明我们存在过的证据。

博物馆是对一个城市过去的记忆,是对一段文明的记载。文物的生命长过我们,穿越千年万年,恒在。

博物馆是历史的具象表达。

史前,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多按历史的纵线陈列。它们将史料里的人物、故事以现实的模样呈现在你的面前。

我们透过这些大多面目模糊,行迹斑驳的文物,依然可以看到古人的喜怒哀乐,生活起居,乃至他们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观。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应该被当下更改,就像如今也被往昔指引那样。

赏析时间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夏、商、周青铜器对照

商的风格中充满了神秘的想象,被凶猛兽纹占据着基本画面的青铜礼器,透过久远的年代,依然能够传达给我们那巫神文化中迷狂暴烈的血质性格。而周显然是一种剥蚀掉巫神色彩更其乐融融,更心平气和的文化氛围。而从这一条线索传承下去,就是归结先秦的儒家哲学。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经过战国前后在理性与感性、浪漫与理智各个极端的摆荡,到了汉代,形成了乐观、朴素而现世的庶民文化的典型。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唐代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盛世赋予了唐时女子自信之美,纵观各朝各代,中国古代女子的妆饰,登峰造极者当首推唐朝。浓艳、大胆、奢华、标新立异。宿髻懒梳齐眉,这面铜镜应是听过太多女子的故事。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雨过天青破云处,八百年前,它曾出现徽宗梦里,它是周世宗和宋徽宗对美的判断和要求,而工匠们也在天光变幻中把握住了这种颜色。这种“似玉,非玉,而胜玉”的光,就这样顺着时间的长河流了一千多年。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博物馆里有什么?为什么文化人都爱去博物馆打卡?

“虹赏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精致细腻的凤冠,曾经是不是所有民间女子一生所求......

沉淀时间

远离嘈杂,去精致一点,安静一点的博物馆,看血与火与水的历史流过。当然,领略艺术之美,拥有品味并不能当饭吃,但你会因此拥有自己的小宇宙。在博物馆(宇宙中),汲取美的判断力。

回访缪斯

公元前3世纪:缪斯神殿与Museum

你可能听说过,希腊罗马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女神“缪斯”一直被视为艺术家的灵感之源,但不知道你是否清楚,“缪斯”也是“博物馆”名字的由来。通常认为,“博物馆”(拉丁语Museum,希腊语Mouseion)这个词最早就是起源于希腊时期的缪斯神殿。

以人类短暂如尘埃的生命,企图独自理解万物兴衰、文明涨落、宇宙运行的规律,不依赖前人积累,根本不可能办到。而博物馆及其建立者通过数千年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勉强比肩缪斯的神圣场所。

这些莹润斑驳的玉石,这些满是锈绿的青铜器,这些天矫蜿蜒的书法,这些缥缈空灵的山水画,却逐渐使我开始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

——蒋勋《美的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