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凍瘡說再也不見,科學的預防,請點擊這裡

凍瘡是冬天裡的常見病,顧名思義是凍出來的。同時凍瘡也是一個自愈性的疾病。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那麼凍瘡是怎麼長出來的?

與凍瘡說再也不見,科學的預防,請點擊這裡

凍瘡的形成

在寒冷季節裡,體表下的血管特別是裸露在外受到冷空氣的刺激而主動收縮或者痙攣,長期處於這種情況,導致身體部分血液無法正常循環而造成淤血,使身體局部組織供養不足,導致皮下局部組織受損而形成凍瘡。因個人抵抗寒冷的能力不同,長凍瘡的時間和嚴重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民間有一年生凍瘡,年復一年的說法,意思是一旦長過凍瘡,即便天氣轉暖後康復,第二年仍然難逃劫數。為什麼同樣的環境,有些人年年都在相同部位長凍瘡,有些人卻沒有。這種反覆發作的凍瘡被稱為習慣性凍瘡,它的形成與凍瘡的遺留物有關,當寒冷再次作用於局部時,與殘留在本部位的凍瘡遺留物相互作用從而誘發凍瘡。

凍瘡的種類

根據形成的原因和凍傷程度,凍瘡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非冷凍性凍瘡,另一種是冷凍性凍瘡。

非冷凍性凍瘡是指人長期在低溫環境(零下10℃或零上6℃之間)下,人體某部位的受到損害而形成的凍瘡。冷凍性凍瘡是指人在極度低溫環境中(零下20℃以下)迅速引發的凍瘡。不同類型的凍瘡,治療方法也有所區別。

非冷凍性凍瘡相對好治療,不必去醫院,選擇一些凍瘡膏以及抗炎和改善血管血液循環的藥物即可,切忌用燙水清泡,以免感染。冷凍性凍瘡,這種就相對麻煩,治療必須要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那麼哪些人員易得凍瘡。據統計,在長凍瘡的人群中,婦女兒童少年居多,那麼婦女兒童為什麼冬天容易長凍瘡,因為這群人肢體循環比常人差,皮膚表面溫度比常人低。肢端血液循環不良,肢體缺少運動,營養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也是凍瘡引發的因素。

凍瘡的預防

凍瘡的關鍵在預防。做好預防措施可以阻止凍瘡反覆發作。

首先在入冬前就做好準備,不要等到天氣變冷凍瘡發作以後才想起保暖防寒。如遇冷時注意保暖,防止潮溼,不要穿過緊的衣褲。特別是出汗多的人要勤換鞋襪,保持鞋子的乾燥等。

其次加強身體鍛鍊,多運動,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同時避免在寒冷的環境下停留的時間過長。

凍瘡看似是一個很小的病症,但是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在冬天要特別注意。下面介紹幾個治療凍瘡的小妙方。

1、生薑

與凍瘡說再也不見,科學的預防,請點擊這裡

在凍瘡還沒長出來時,切一片生薑,用新鮮的薑片揉搓往年長凍瘡的地方,每天揉搓一兩次,連續幾天就可以預防凍瘡的再生。

2、橘子皮

與凍瘡說再也不見,科學的預防,請點擊這裡

準備好一個臉盆,加入幾片的幹橘子皮,然後加入開水浸泡,等水微微變黃,就可以用它來洗手泡腳,橘子皮中含有維生素C可以減輕凍瘡的症狀,並且用熱水浸泡,可以鍛鍊血管收縮和擴張的功能,從而可以減少凍瘡的發生。

3、風油精

把風油精塗抹在長凍瘡的地方,然後輕輕地揉抽,直到局部發熱發汗為止。這個方法適合凍瘡初期,如果已經有潰爛就不要使用這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