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

1894年(光緒二十年)9月17日,海軍提督丁汝昌率海軍各兵艦與日本艦隊戰於大東溝,逾三時之久,日艦向西南遁去。

平壤之戰,左寶貴陣亡。葉志超奏調呂本元、劉盛休各軍前來擇要駐扼。海軍各兵艦護送招商輪船,裝運總兵劉盛休銘軍八營陸兵赴大東溝登岸。八月十七日醜刻,由大連灣開行,午後抵大東溝,即派鎮中、鎮南兩船、魚雷四艇護送入口。平遠、廣丙兩船在口外下碇。定遠、鎮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濟遠、廣甲、超勇、揚威十船距口外十二海里下碇。十八日午初,遙見西南有煙東來,知為日船,即令十船起碇迎剿。我軍以夾縫雁行陣,向前直駛。日人以十二艦魚貫猛撲,相距漸近,我軍開炮轟擊,敵隊忽分忽合,船快炮快,子彈紛集。我軍整隊迎敵,左一雷艇亦到,各船循環攻擊,堅忍相持至未正二刻,平遠、廣丙二船、福龍雷艇續至,定遠猛發右炮攻日大隊各船,又發左炮攻日尾隊三船,中其扶桑艦。三船即時離開,旋即回隊,圍繞我軍夾擊包抄,開花子彈如雨,各船均以船頭抵禦,冀以大炮得力。敵忽以魚雷快船直攻定遠,尚未駛到,致遠開足機輪駛出定遠之前,即將來船攻沉。日船以魚雷轟擊致遠,旋亦沉沒。管帶鄧世昌、大副陳金揆同時落水。經遠先隨致遠駛出,管帶林永升奮勇督戰,突中敵彈陣亡。濟遠先被敵船截在陣外,及見致遠沉沒,首先駛逃。廣甲繼退,經遠因管帶既亡,船又失火,亦同退駛。日始以四船尾追濟遠、廣甲,因相距過遠,折回乃聚圍經遠。先以魚雷,繼以叢彈拒戰,良久遂被擊沉。超勇船內中彈火起,旋即沒。揚威船內亦被彈炸,又為濟遠當腰觸裂,駛至淺水而沉。兩船管帶黃建勳、林履中隨船焚溺同殞。來遠、靖遠苦戰多時,來遠艙內中彈過多,延燒房艙數十間。靖遠水線為彈所傷,進水甚多,均即暫駛離隊撲救修補。平遠、廣丙及福龍雷艇尾追裝兵日船,為敵所斷,未及歸隊。此時,僅餘定、鎮兩艦與日各艦相搏。歷一時許,巨炮均經受傷。定遠只有三炮,鎮遠只有兩炮尚能施放。提督丁汝昌同各將弁誓死抵禦,不稍退避,敵彈霰集,每船致傷千餘處,火焚數次。一面救火,一面抵敵。丁汝昌旋受重傷,總兵劉步蟾代為督戰,指揮進退,時刻變挽,敵炮不能取準,又發炮傷其松島督船,併合擊傷其左側一船。白煙冒起數丈。靖遠、來遠修竣歸隊,平遠、廣丙,魚雷各艇亦俱折回。日船多受重傷,復見諸船並集,當向西南一帶飛駛遁去。我軍尾追數里,敵船行駛極速,瞬息已遠。然後收隊回旅順,查大東溝一戰,我以十艦擋日十二艦,日艦雖不及定、鎮兩艦之精堅,而船快炮快,實倍於我軍。奮力迎擊,血戰逾三時之久,為地球各國海戰向來罕有之事。各將士效死用命,愈戰愈奮,始終不懈,實屬勇敢。此次據中外各將弁目擊,攻沉日船三艘,而採諸各國傳聞則被傷後沉者尚不止此數,內有一船系裝馬步兵千餘,將由大孤山登岸襲我陸軍後路,竟令全軍俱覆,而我運送銘軍八營駛抵口內,得以乘間陸續起岸,不致被其截奪,關係非細,實賴海軍保護之功。若非濟遠、廣甲相繼遁逃,牽亂船隊,必可大獲全勝。猶幸致遠、經遠衝鋒於前,定遠、鎮遠苦戰於後,故能以寡敵眾,轉敗為功也。

《安東縣誌·卷五 ·兵事 》

中日甲午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

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致遠艦雄姿

中日甲午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

甲午海戰中的日本巡洋艦——吉野艦

中日甲午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

致遠艦部分官兵合影,中間站者為鄧世昌,其右為英籍顧問餘錫爾,甲午海戰中皆與艦同殉

中日甲午鴨綠江口大東溝海戰

致遠艦官兵留影,其大部分殉身於甲午海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